大学生自创自办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开幕-中工教育-中工网
RSS

教育

图说教育

大学生自创自办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开幕

2019-12-05 08:25:46

众多大学生穿着古代服饰前来观展,传统文化韵味浓厚。 戴琪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记者 陈静)猜灯谜、投壶、翻花绳、解孔明锁、绘染团扇、汉服秀、即兴情景剧……4日,一场由大学生自创自办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

  与一般展览不同,该展览以情境化、沉浸式、多重感官互动等“穿越式”体验,来实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功能,配合移动新媒体与影像,给大学生带来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礼仪科普。

展览吸引了在华东师大就读的,来自世界各国的诸多留学生们。 戴琪 摄

  大学生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力军,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本科生汤夏颖、陈真源、张琦慧和周子皓,在鲁力立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索利用影视媒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礼仪的科普和推广。

  团队针对大学生的视听习惯、兴趣元素创作了10集系列教育短片《仪仪有礼》。从演员阵容、导演编剧到后期包装、宣传均由大学生团队承担。短片主题涵盖了包括茶道、酒礼、用筷、祝寿、称呼以及节日等多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以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具体介绍常见的中华礼仪规范。这场体验展就是该项目的线下展览部分,

  “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生这样一个人群,主要是观察到周围年轻人对中华传统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行为也经常缺失礼仪规范。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求知欲非常强烈。”项目创始人之一——陈真源同学在体验展开幕式上谈到展览的由来时说道,“我们希望一改传统文化常规教育时一本正经的模式,在短片中融入了最受大学生喜爱的二次元、古风、穿越、‘CP’甚至无厘头和冷幽默等元素,寓教于乐。

 一场由大学生自创自办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 戴琪 摄

  曾任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教授看过《仪仪有礼》的精彩视频集锦后表示,影视是当今时代最为主流也是传播力最强的媒介形式,教育搭载影视的翅膀,可更好地通过感性的视听语言深入人心,帮助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完成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结合。

  本次体验展以大学生喜爱的集赞游园会形式展开。记者看到,为了增加体验展的沉浸式效果,全场工作人员身着汉服,置景古风。众多大学生穿着古代服饰前来观展,传统文化韵味浓厚。

  展览吸引了在华东师大就读的,来自世界各国的诸多留学生们。他们被中华传统文化吸引,学习礼仪知识,观摩服饰文化,参与古代传统游戏,甚至穿上汉服在情景剧中学习中华礼仪的运用。留学生纷纷感叹,这种体验展实在“太有趣、太有收获”,并表示,第一次如此明确清晰地了解到中华传统礼仪知识和具体行为规范,这种体验展的形式让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整个展览氛围的营造也让其直观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张敏

图说教育

  • 大学生自创自办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开幕

  • 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学校学生开展宪法主题班会

  • 法治教育进校园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给“快递小哥”评职称 让制度激励人才

    近日,经太原市邮政管理局组织申报,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通过,向全市首批38名“快递小哥”颁发了初级职称证书。

  • 50名京津冀“最美农民工”受表彰

    从小山村来到首都北京,连年立功受奖,获得“学雷锋标兵”“保安之星”等荣誉称号的普通保安张凯;用感恩之心,带领家乡父老闯出脱贫致富新路子的河北尚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郝海成……11月29日,2019年京津冀“最美农民工”宣讲报告活动在廊坊举行。

教育论坛

  • 不能因劝返生“闹校”就否定控辍保学

    近日,一份江西鄱阳县田畈街中学关于“请求严惩校园暴力,保障师生安全”的报告在网上热传。报告称,自开学以来,因保学控辍工作需要,该校劝返大批学生回校就读。

  • 比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的学生考了多少分?”“达到各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比例占多少?”“我们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等,都是PISA结果出来后,大家争相询问的焦点话题。

名人坊

  • 86岁潘世勋:我把生活当老师

    “我今年86岁了,一生60多年都在央美度过。学校说要给我办展览,我很有荣誉感同时也很有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画得虽然不少,有些画得还不够好。”昨天,一头银发的著名油画家潘世勋在央美美术馆内谦虚地说道。

  •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我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他潜心钻研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大课题,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应用于农业实践以亿亩计;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神奇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