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遏制权力干扰司法的改革措施必须有效
方工
//m.auribault.com2015-03-16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司法改革措施的有益性并不意味着目标可以轻易实现——

  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因此应该作为法治建设的要务,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维护。否则,就无法维护法律权威,保证司法公正,实现司法的法治功能和社会作用。尤其是,权力迫使司法者服从干预、违背法律,必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效应,产生缺乏独立人格、没有职业自豪、惯于趋炎附势的司法者。如果听任权力干预司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然永远止于梦境。

  遏制权力干扰司法活动,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艰巨任务

  因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尚不成熟,多年来一些党政机关或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干扰司法活动的行为,妨害着法治建设,困扰着司法者。例如,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于1979年9月曾颁布《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即著名的64号文件,其中明确要求:“不允许以各种理由,指令公安、检察机关违反刑法规定的法律界限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司法程序,滥行捕人抓人;或者背离法律规定,任意判定、加重或减免刑罚。”尽管文件规格很高而且要求明确,但是已经过去30多年,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遏制权力干扰司法活动,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艰巨任务,必须全力以赴以抓铁留痕的精神做好一切必要工作。当前,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司法改革已经启动,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由省级院统管等试点工作,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要保证中央提出的改革措施取得实效,必须在法治实践中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使改革措施具体化,具有明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例如,对“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就需明确司法者记录下“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后,向谁报告、记录信息如何流转、如何完善证据、谁来通报、在什么范围通报、责任如何追究等,这些都应有程序和实体的具体规范。

  这一制度可行有效的前提是,司法者乐于坚持原则,不怕干预司法的领导干部不满,有如实记录、如实报告的勇气,故需解除司法者的后顾之忧。为此,“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十分必要。但有些问题也需具体明确并体现在实践中,如司法者如何主张权利,谁来审查判断司法者是否因抵制干预而遭受了打击报复,如何追究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领导干部的责任等。

  与此同时,应严格执行错案追究制。对破坏制度行为不予以处罚,就不能确保制度的效力。司法规律决定,错案难以避免,所以并不是凡有错案都必然追究司法者责任。但是对受到权力干预却不敢记录和报告,又不能坚持依法处理案件,因而造成错案的行为,必须严肃追究司法者滥用权力的渎职责任,给予严肃的纪律或法律处罚。严格执行法纪实施问责,既可倒逼司法者坚持原则,也是对司法者的保护,可作为他们拒绝干预的防护盾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权力还没有被有效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与权力干扰司法活动的斗争就不会止息

  显然,对司法改革的预期成效要充满信心,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但又不能盲目乐观,以为司法领域自身实行了改革措施,遏制权力干预司法的目标就会大功告成。改革措施的有益性并不意味着目标可以轻易实现,只要国家法治还不成熟,权力还没有被有效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与权力干扰司法活动的斗争就不会止息。在这种社会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若想干预司法活动,总有途径可循,有缝隙可钻。而且,可以用来要挟司法者服从的干预手段,也不只剥夺司法者本人职位一种,例如还可以把自己权力范围内的司法者亲属的利益,用做向司法者施加压力的筹码。

  可见,有效遏制权力干预司法活动的工作,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既要在司法领域下功夫,建立健全有效制度,也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努力,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除了建立保障司法者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外,还必须从国家、社会及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着力,积极创造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所需要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应切实开展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领导干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责任重大,必须教育领导干部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做到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强化规则意识,养成遵纪守法习惯。让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自己没有凌驾于法律和司法之上的特权,明白用权力干预司法的违宪性和不义性,懂得越位高权重越要敬畏法律、严格自律、谨慎用权,切实克服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这样,保证司法权独立行使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还应充分发挥民众民主权利的作用。对领导干部既要教育,也要择优汰劣,落实好“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的要求。充分发挥民众民主权利的作用,才能彻底破除长官意志、官员选官、能上不能下等用人弊端,任用具有必备素质的领导干部,这样,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才有坚实的组织基础。

  最为关键的是,应全面落实任何国家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制约的法治原则。无论是党政权力还是司法权力,都无一例外地适用国家权力要接受监督制约的宪法和法律原则。其中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各界、舆论媒体、不同职能机关之间、案件当事人以及执业律师等各种不同主体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是支持抵制权力干预司法活动,保障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党务政务与司法公开,为全面落实一切国家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制约的法治原则提供必要条件,这样,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才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作者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