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唐佩福:“科研不是要惊天动地, 它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图)
//m.auribault.com 2017-09-25 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科研不是要惊天动地, 它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记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唐佩福

  上个月,唐佩福(左二)为双下肢多发骨折患者做手术。

  周一有约

  身穿手术衣和白大褂,刚下手术的唐佩福,脸上挂着些许疲惫。身边有人指了指摄像,提醒他注意穿着,他笑着摆摆手:“不用专门换衣服,我天天这样。”

  从医29年,这位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骨科主任攻克了一系列战创伤骨折救治关键技术和难点。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唐佩福记一等功。

  “我的成绩只是大科研背景下的一朵浪花而已。”拼搏几十载,唐佩福轻轻带过。

  成果萌芽于点滴

  “说起来几句话,做起来几十年。”唐佩福这样概括自己数年来的从医经历。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唐佩福主动请战,随总医院医疗队以最快速度到达灾区。

  “我们一路逆行挺进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进行救援,脚下就是滚滚岷江,水流湍急。为了保护从灾区走出来的孩子,我们组成‘成人墙’挡在悬崖边上。队伍里最后一个医生差点儿掉进岷江,小腿折弯九十度,当时就骨折了。”唐佩福说。

  那时的险峻,唐佩福至今记忆犹新。

  “有个小女孩,地震时她正把腿架在桌子上玩儿。结果地震一来,她被压在地下,腿在桌子上搁了37个小时。救出来之后,身上看起来毫发未损,腿却不能动了。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我经过详细的查体,初步判断是下肢神经伤了,赶紧给予激素加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件事让唐佩福意识到,这可能是灾区伤员的普遍问题,但翻找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书籍都找不到明确原因。后在科技部支持下,他们深入灾区调研了近万名伤员,其中有70多人的情况和小女孩一样。

  “我们研究发现,这类损伤与肢体神经受到长时间持续牵张有关,表现为受损神经的弥漫性增粗。”谈到攻克这一难题,唐佩福很高兴,“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下不能开刀,早期要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特别是激素来治疗,效果很好。这个小姑娘完全康复了,现在住在绵竹,已经结了婚。”

  “科研不是要惊天动地,它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唐佩福说。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