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就是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着眼点不同:自主创新的着眼点是提升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而创新驱动发展的着眼点不仅包括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转换。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把创新驱动发展与自主创新统一起来,找到了后发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创新崛起的道路。
2014年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r2015年在参加“两会”上海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s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立足点放在自主创新上。第一,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不能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首先,要坚持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和突破策略;其次,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形成局部绝对强势;再次,超前规划布局,抢占先机,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第二,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高端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必须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研究的创新,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确保我国创新发展的后劲。
第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必须全球定位,开源创新。通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整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在科技创新中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却没有用户,那就跨不过创新的“死亡谷”。因此必须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大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政策和其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自主创新培育领先市场。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论断
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最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公共投入与企业需求脱节,目前在很多地方,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计划项目由政府推荐、审批,科学家立题、评审的现象。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价值脱节,缺乏技术商业化体系,科研人员难以确定科研成果的市场价,而企业用户又不了解科研成果的技术性能。政府采购与研发投入脱节,政府采购政策没有把创新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公共研发项目也没有把技术商业化作为重要内容。科技人员与企业创新脱节,大量高等学校研发活动较少,缺乏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政策。那么,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呢?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找到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真正原因,指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个月以后,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第一,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以企业需求为优先顺序配置创新资源,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第二,通过市场筛选培育新兴产业。在一般性产业中,发展哪些行业或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应该由企业决定,政府不要大包大揽,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就不要管。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
第三,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职能为目标,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即政府和市场分工、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中央和地方分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抓战略规划和政策环境,提高宏观管理和预算统筹协调能力,研究提出中央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方案;同时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积极作为,加强支持,统筹协调,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第四,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宏观管理,不再直接具体管理项目,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新体系。
第五,加强公共服务和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要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问题,除了科技体制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经济和社会体制方面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比如,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规划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单纯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或者单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难以奏效。根据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要着力从科技和经济社会两个方面同步发力。这就指明了现阶段必须进行配套改革,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2013年,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联组讨论时又讲:“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他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加强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2014年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大会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
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2012-12-12 |
形成科技、文化、制度创新的总体创新驱动力 | 2012-12-12 |
信息速递:专家研讨如何以科技创业推动中国... | 2012-12-12 |
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 2012-12-12 |
把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 2012-12-12 |
坚持全面创新 助推创新驱动 | 2012-12-12 |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转型与改革支撑 | 2012-12-12 |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 2012-12-12 |
培育发展新动力 | 2012-12-12 |
创新引领的广东路径在哪里 | 2012-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