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两会评论团|尊崇军人,“优待军属”这一步能否跟上
//m.auribault.com 2018-03-09 来源: 军报记者
分享到: 更多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谁是最可爱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著名作家魏巍的一篇报告文学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此,人民解放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新时代,人民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如何在新的伟大征程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连日来,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代表委员展开热烈讨论。

  来自空军的王复兴代表列举了所在单位在家属随军随迁、子女教育、军属就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后说,今天,一些人对军人职业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改变,军人社会地位、价值认同有所弱化,一些地方军人军属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关优抚政策和拥军法规落不到实处。

  前不久,北京各大地铁站内一组组武警部队执勤哨兵吸引了许多过往乘客的注意,无论是候车、乘车还是乘坐电梯,他们都站成一排,整齐的列队、严格的纪律让他们成为地铁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空军的余海龙代表说,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首先自己要做好,只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崇。这些执勤的武警部队官兵,还有抗震救灾中“最美逆行”的战友,他们都是优秀军人的代表。

  军人职业,承载着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艰苦和风险,因而更需要牺牲奉献精神,也更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尊崇来培植和提升荣誉感。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局长徐云鹏代表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军宣讲团到西部战区宣讲,机关曾调查收集了官兵关注的30多个问题请专家答疑。到了现场,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这个问题一开场,引起了全场官兵的热烈讨论。官兵们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来自武警部队的西西玛委员认为,不认可有时是因为不了解,要建立健全军营开放等制度机制,让全社会都能有机会了解军人。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法规制度是根本保障。福建省军区政委苏保成代表说,在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要坚持立法同改革相衔接,建立健全有利于官兵成长成才、安心敬业的职业发展机制,推动军人和军属身份地位、权益保障、国家优待抚恤安置立法,深化医疗、住房、工资、保险等制度调整改革,完善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待遇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政策制度体系。

  来自军委后勤保障部的一位代表说,去年交通运输部、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发文,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水路系统推行军人依法优先出行。这是自全国民航、铁路系统开展军人依法优先之后的又一个拥军暖心之举。希望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切实行动起来,把国家和军队关于军人各项褒奖、优抚优待等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构筑崇军尚武的“精神长城”。

  (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

  刊于今日军报“两会特刊”

两会评论团

  尊崇军人,“优待军属”这一步能否跟上

  这两天,军队政协委员西西玛关于加大对军属权益关注的建议,引起部队官兵广泛热议。西西玛建议,把军属纳入“依法优先”范围,让各领域、各服务行业对军人“优先”的窗口也对军属开放。

  西西玛委员的建议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是因为挠到了官兵的痒处。有位军官曾经算了这样一笔账,很有些“别开生面”,让人唏嘘。

  假如自己每年能休假探亲一次,本着男女平等,如果媳妇的父母不在一地,假期的一半得去媳妇家,再减去应酬、聚会、睡觉,一次休假真正陪父母的时间最多几天,那么这辈子还能与父母一起的时间仅有几个月。

  这个算法是否科学,另当别论,至少流露出军人内心的某种亏欠。

  军人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相当大程度上源于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如果军人家庭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军心士气,职业认同感就难以真正确立。那么离全社会尊崇,则还有很远的距离。社会尊崇,是军人的行为、形象等符合社会认知,当然需要军人的牺牲奉献、需要军人提高备战打仗能力,这只是单方面的。另一方面,社会尊崇,还需要社会给出尊崇的良性反馈。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和军队已经在加速完善有关制度,“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个目标越来越清晰可见。在过去的五年里,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包括去年国家成立的退伍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等等。“军人优先”已经有了制度化保障,各地的做法纷纷落地。不过,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除了“福利待遇优厚”外,也期待“优待军属”这一步。

  优待军属,背后需要实打实的政策兜底。现在,军人在孩子入学、家属随军就业安置方面的优惠政策,已经尽可能地到位,但在同地方衔接和配套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将军属纳入“依法优先”范围,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解决军属困难,减少军人的后顾之忧。这样一来,不仅会让官兵增强荣誉感,还可以明显减少他们因家庭问题分心走神的现象,让备战打仗的精力更加集中,有效提升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李强 宋林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