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如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房永智 
//m.auribault.com 2017-11-0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媒体报道,全国首个专门为军人开通的候机贵宾厅在贵州遵义茅台机场设立。这个10月31日刚刚开通的新机场之前在向社会征集竞标VIP厅时,曾是部队退伍军人的贵州仁怀市超一集团负责人唐超一立刻主动申请,愿意出资在机场为军人专设一个免费贵宾厅以方便军人出行。据说贵宾厅里可以看到这样两条标语:“你卫国,我拥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曾几何时,“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这些当年的流行语抒发了几代中国人对军人职业的认同。然而,在和平富裕的今天,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人们对职业地位的评价尺度发生了不少改变,有人感到军人退役安置是额外负担,有人恶意抹黑英雄形象,这让许多军人军属产生了失落感,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荣誉感出现下滑。

  用“尊崇”这样一个意义丰富的词语用来表述军人职业,很贴切。行走于边疆苦寒之地,出没于灾害瘟疫之乡,决胜于无情战火之中,这是军人的职业特点。这一职业承载着国家与社会的重大责任和义务,经受着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艰苦和风险,最需要牺牲奉献精神,同样也需要通过社会的尊崇来完成职业荣誉感的培植和塑造。虽然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军人这一工作却是其他所有社会分工的托底职业,因为军人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是国家安全产品,没有和平,百业难兴。

  放眼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在强调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同时,注重提升军事职业比较优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从一些实行职业化军队制度的国家来看,普遍采用社会认同与尊崇、物质保障、职业发展等外在因素来激励军人冲锋陷阵,强化全社会对军队重要性和军人奉献的认知,形成普遍尊重军人的风尚。

  市场经济社会,工资收入是衡量职业地位的显性指标。国家2016年再次对军人基本工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建立起军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同时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也有所增长。应当说,军人工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高水平标准上是符合其工作岗位高强度、高风险、高奉献等职业特性的,有利于激励广大官兵更好地履职尽责。

  军人职业社会声望的高低不仅关乎军人个体的荣誉感,更关系到军队形象和国家国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迁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等措施,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军人职业声望发挥了积极作用。机场、车站、医院设立的“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和窗口越来越多,地方通信及相关服务企业主动推出“拥军套餐”,网络、影视、小说中密集出现的正能量军人形象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现象级传播,一股崇军尚武的风气正逐渐形成,关心国防、关爱军人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自觉。

  国家和军队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军人婚姻、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退役军人安置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与制度保障,逐步深化军人医疗、保险、福利等各项制度改革,力求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法规体系和后勤保障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这些举措很快或已经开始付诸实践,“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必将落到实处。

  其实,真正富有职业精神的军人并不会在意贵宾厅或者头等舱,但对军人职业的尊崇却攸关一个国家的民风与国运。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全社会发自内心的支持、认可。如果大家能像关心自身健康一样关爱国防事业,让军人在现实利益中激发光荣感、在广大群众中获得认同感,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军人穿上军装光荣、脱下军装无忧,就一定能汇聚起全社会爱国拥军的正能量,深入推进改革强军伟大事业,为社会各行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