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应当明确地说,社会需要重建对人民和人民性的坚持,干部需要按“人民公仆”而非“政坛精英”来定位,“为人民服务”需要直接的体现而非通过GDP、增长率等数据来折算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多看群众表情》,批评一些干部“习惯性地把领导点头当劲头,有意无意置群众的需求于不顾,更有甚者动辄对群众吹胡子瞪眼睛”,希望他们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时“从骨子里扭转和改变过来”。
坏的作风能够“习惯性地”表现,这本身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干部管理问题。任何事情,形成习惯,都非一日之功。干部管理不严,干部管理中不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久之下,便会使干部习惯性地置群众需求于不顾,甚至对群众吹胡子瞪眼睛。
从骨子里扭转和改变这种习惯,一方面需要在干部中养正气,另一方面尤其要有一种机制,使“坏习惯”不能在干部管理中被忽视或放纵。各地各级正在开展的换届工作,特别强调防止“带病提拔”,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制度规定得很全面,很具体,必须对号入座。
相当多的人,对什么是干部身上的“病”,在理解上可能还有欠全面准确。例如,很多人心目中,干部的“病”,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贪,一种是色;只要不装错口袋不上错床,似乎就没“病”了。但按照党纪处分条例,纪律至少有六种,政治纪律首当其冲,群众纪律也是一类。不看群众表情,不顾群众感受,至少是“亚健康”;而对群众冷暖不关心,甚至对群众耍态度,应该就是“病”了。“亚健康”要提醒,要改进:“病”就要治,不予提拔,不使其担当更大责任,就是一种治。
现在有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要说从骨子里有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路线,就是说话都基本不使用“群众”二字,往往遇到这两个字都要刻意绕开。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本来是堂堂正正的,刻意回避这些话语,实际上就是对“人民性”失去了内心里的坚持。
当“人民”和“群众”都不再出现在日常话语中时,要说一个干部还有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路线,是令人怀疑的。当“坚持人民性”不再被视为一种政治正当时,群众就不再是真正的英雄,而被降低为“乌合之众”来看待,不再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对群众就会内心里鄙视和厌烦。这样的人,不仅不得“带病提拔”,还应当从现有的位置上拿下。
我们应当明确地说,社会需要重建对人民和人民性的坚持,干部需要按“人民公仆”而非“政坛精英”来定位,“为人民服务”需要直接的体现而非通过GDP、增长率等数据来折算。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站立在政治舞台的中心。
周明华:如何拆除干部与百姓之间的“心墙”2014-01-06 |
张世良:改作风要坚持抓“大”不放“小”2014-01-23 |
经济日报:改作风需防治“节日病”2014-04-30 |
“辣味”民主生活会会后还需有“下文”2014-06-25 |
钟 华:“大拆大建”病该好好治治2014-07-18 |
徐 扬:除除领导干部身上的“娇气”2014-08-12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中工时评:“拒不接受采访”是一种病2015-06-15 |
刘立峰:孙清云被免职传递了哪些反腐新信号?2015-11-13 |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土”的本色2016-03-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