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巴铁上马,地方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
铁永功
//m.auribault.com 2016-08-09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初引进时一路绿灯,现在看到项目问题重重且饱受质疑,又开始撇清关系。如此前恭后倨,地方政府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备受争议的巴铁项目,从大胆设想到小心上路,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舆论关注,也把一些地方政府推向了前台。对于巴铁项目,公众讨论最集中的,除了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背后的融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项目是如何在一些地方上马的,是否经过了依法审批和评估程序。

  记者调查发现,在巴铁进行路面测试的河北秦皇岛,市区两级政府先是否认与该项目有关,甚至说根本不知情;随后,秦皇岛市发改委又称巴铁是按照旅游项目审批的,不是交通项目;再后,面对新华社记者的询问,秦皇岛市有关部门承认,确实和巴铁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当天的路面测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而在已宣布开工建设的另一个巴铁研发基地河南周口市,工程奠基后就没了动静,号称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地块长满了荒草,只留下一个大坑。

  在巴铁这个项目上,落地政府的角色和态度耐人寻味。这么大的项目,又是征地又是路测,地方政府不大可能不知情。据报道,当初引进时一路绿灯,现在看到项目问题重重且饱受质疑,又开始撇清关系。如此前恭后倨,地方政府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虽然都在说经济转型,但对不少地方来说,创造GDP的发展愿望依然强烈,招商引资、上大项目仍是重中之重。更何况,巴铁项目还自带节能环保、缓解拥堵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等光环,对地方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好项目”。

  暂且不论巴铁在科学原理和安全管理上是否过关,因为这是全新的技术,也可以给创新一点改进和试错的空间。但是,巴铁项目要做的是公共交通系统,可不是在自己家里搞发明,一套新的公共交通系统,从理论设想、模型设计,到规模化生产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路面测试,还要经过环境、噪声、安全等一系列评估,才可能被批准上路。这些过程,都少不了科研人员和权威机构的参与,而我们在巴铁项目中并没有看到。

  直到目前,巴铁还只是一个概念,连专利都还在审核中,一些地方就开始规划巴铁专线、生产研发基地,预计年产量,生产出来给谁用呢?按照设想,巴铁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签约落地的却基本是中小城市。可见,不是这些城市更需要巴铁,而更可能是这些城市上大项目的需求更急迫,立项征地更容易。

  至少从目前来看,巴铁距离上路行驶还很遥远,签了协议的项目估计很难如期完成。如果最终巴铁被证明不可行,或者就是包装出来集资的噱头,存在的隐患就更大了。因此,对于已经上马的巴铁项目,有关部门应及早介入调查,看立项条件和程序是否合规,也给关注巴铁的人和投资者一个说法,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