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广西日报》报道,从5月16日开始,柳州市4城区基层法院一审家事案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将集中由柳北法院管辖审理,专门的家事少年审判大楼即将启用。该市法院通过这种集中管辖方式,启动“法官专断家务事”模式,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这一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因为家庭中的种种纠纷确实繁琐复杂,涵盖了情感、伦理、隐私等因素,常常难以简单地断定是非对错;另一方面,也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很少求助于法律来处理家庭矛盾,又造成了相关法律的长期缺位。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形态与家庭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也促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这就使人们对法律介入“家务事”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与之相应的是,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伴随着“反家暴法”等针对家事纠纷案件的法律条文逐步推出,为“清官能断家务事”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法律环境。
因此,在此时机大力推行专业化的“家事审判法庭”,适逢其时,是朝着“善断家务事”迈出了步伐。
事实上,在今后的进程中,法律介入家庭纠纷时,不仅要求法官“能断家务事”,更需要“善断家务事”。从北京、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率先成立“家事法庭”的实践中,能看到这方面的积极探索。比如,绝大部分“家事法庭”的法官都由女性担任,正是为了发挥女性“对家庭生活有切身感受、擅长处理家庭纠纷”的优势,在裁判过程中更注重融情、理、法于一体,从源头上化解家庭矛盾。
由此可见,“家事法庭”担负着复杂的社会功能。不仅需要发挥法律“铁面无私”的强制力,也要更多考虑伦理和情感因素,用法律的权威引导和规范“亲孝仁爱”的传统美德。因此,在案件审理、判决、执行过程中,切忌简单化、程式化,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富有人情味的裁判和执行方式,既保证法律得到有效执行,又尽量不妨碍家庭伦理亲情关系。
在“家务事”的范畴当中,法律不是枯燥的文字,法庭也不是冰冷的战场。善用司法的智慧,法律也能变成调节人情冷暖的“心灵鸡汤”。
戎国强:“敢于宣告无罪”,向法治回归2014-05-12 |
王云帆:复旦投毒案激辩利于司法正义2014-12-10 |
张 璁:“申冤”何时不再上北京2015-01-21 |
詹 勇:法治如何走进心灵2015-01-22 |
李洪磊:巡回法庭爆棚启示打通司改最后一公里2015-02-04 |
杨于泽:把完整的诉讼权利归还人民2015-04-17 |
陈东升:把“纸上权利”变成“诉讼权利”2015-07-01 |
王云帆:乐见律师与法官的良性流动2015-07-03 |
赵查理:“爱国青年”约架也是法律问题2015-07-24 |
中工时评:反家暴,工会作用不可或缺2016-03-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