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国两会期间,转型升级仍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转型升级意味着经济结构转型,意味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
经济增长的过程必然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所谓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经济增长的初期,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在那个阶段,没有工业就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增长,就连地方政府的收入也主要靠的是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也是这么过来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服务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一些传统工业的优势正在丧失,一些本来适宜在中国发展的行业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顺利地实现地区间的转移,在发展中遇到了困难。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这些行业的未来多数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为了让市场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良机,僵尸企业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清理,不再吞噬社会资源,更多的市场活力将因此释放出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正当其时,而这些举措的推进也需要相关改革的跟进,需要相关公共政策的支持。去产能意味着部分劳动力需要再就业;去库存意味着社会必须有对应的需求;去杠杆要求降低债务率,或债务清偿,或债转股,繁荣的资本市场可以为此提供方便;降成本从根本上说需要靠企业自身,但适当的减税减费减基金也可以降低企业负担,为成本的下降助力;补短板本身就是让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一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更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技术模仿只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作用,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模仿就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商业模式的变换,都可谓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更是让模仿无处可仿。实践表明,注意创新的企业赢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而安于现状的企业就可能被远远地抛在时代后面。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创新的结果,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研绩效,将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中国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但应该注意到,这样的经济增速是在转型升级背景中实现的,而且2015年6.9%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全面深化改革将按照时间表的要求推进,全国上下各方的积极性正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中国经济前景一片光明。转型升级的顺利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