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产经观察】大数据该怎么取怎么用
工人日报—中工网 赵昂
//m.auribault.com 2018-04-1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个别互联网企业“大数据杀熟”引来舆论热议。有网友反映,经常查看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价格反而会因关注较多而上涨,对于这样的指责,相关企业均回应并无利用数据优势“杀熟”的情况。

  “大数据杀熟”到底是否存在,相关方面并无权威说法。或者说,即便这样的“杀熟”存在,以现有法律法规也很难监管规范,用户收集证据也面临困难。

  尽管“大数据杀熟”尚无定论,但一个新的问题已经值得企业关注。在互联网消费时代,企业可以积累海量的消费数据,那么,消费者的大数据究竟该怎么取得,怎么使用?

  与过去需要从消费者配合填写的纸质材料里获取数据信息不同,当下企业从互联网上获取消费者信息,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信息量巨大,第二是可以在后台取得。比如:当消费者用注册过的账号登录平台时,其过往的浏览、消费记录一览无余,个人消费偏好和承受能力也就一目了然。那么,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储存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可能像过去填写纸质材料时,在填写内容设定上就进行了信息筛选,那么,究竟哪些数据值得保留,哪些数据值得分析?

  另一个问题就是获取方式,消费者的数据信息,究竟哪些属于其个人隐私,哪些可以被应用?事实上,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经济,依然有许多空白之处,这也是不少企业选择铤而走险的原因所在。不过,一旦不当的获取方式,甚至消费者数据被用于出售牟利的情况被曝光,企业形象不佳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许远远大于现行法规所能给予的经济惩罚。

  大数据取得了,分析了,该怎么使用?同样值得企业思考。消费者怀疑个别企业“大数据杀熟”,或者说是怀疑企业利用数据从自己身上赚取更多“小利”,如果确有此事,企业这样运用大数据也用错了方向。

  因为,应用大数据不是为了调整单一产品的定价来从消费者手中赚取蝇头小利,而是要用大数据为消费者解决更多问题,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所在。或者说,大数据是用来服务消费者的。企业采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本身就属于自身信息化转型的一部分。不论是传统行业企业还是新兴行业企业,都无时无刻不面临信息化问题,因为外部环境的信息化进程从来不会停滞不前。企业日积月累的庞大数字资产背后,何尝不是信息瞬变的市场环境?

  利用大数据对市场做出及时响应,不仅需要企业经营者对于大数据有所重视,具备“数据观”,更需要企业内部具有响应的应对机制,并且利用这些大数据,考察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将大数据服务于企业产品和服务转型,乃至企业的整体战略制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