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视角】技能竞赛要注重“接地气”
杨涛
//m.auribault.com 2016-07-1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某企业机电运输部门为搞好企业设备检修工精英擂台赛,赛事承办人员绞尽脑汁,赛事方案洋洋十几页,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达几十条。但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参赛通知发出去好些天了,赛事组织部门也积极动员了,但是报名参赛者寥寥。

精心筹备的精英擂台赛为何遇冷?在赛事组织部门调研中,有职工表示:搞个技能竞赛又是“精英”、又是“擂台”的,不仅名头看不懂,还条条框框一大堆,根本不符合设备检修的实际,所以就不凑那个热闹了;也有职工说:企业内部的技能竞赛程序就应该简单明了,重在参赛过程,但是这次精英擂台赛要层层选拔,还要填写几大张表格资料,既耽误工作又牵扯精力,所以不想参加;还有职工直言:我是奔着相互学习和切磋技术的目的去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精英”头衔,这样的竞赛不愿参加。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正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和职工欢迎,举办的规模和频次都在不断加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技能竞赛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这些技能竞赛活动不“接地气”。

主要表现在:要么技能竞赛参与人员范围窄,使竞赛成为少数选手的闭门造车;要么竞赛项目设置高不可攀,一些职工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图规模、讲排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久之失去对职工的吸引力;要么赛事组织部门过多考虑一些领导人员的意志,不考虑实效。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技能竞赛组织部门的重视和反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认真制订竞赛方案,精心确定竞赛内容。如何开展技能竞赛,开展什么内容的技能竞赛,不是领导拍板说了算,不是为了形式而开展,而是由企业工会或竞赛组织部门牵头,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制订出不同的竞赛方案。然后,组织相关部门到现场职工中、到一线岗位进行调研,根据反馈意见再决定竞赛内容,让竞赛方案更趋科学合理。通过了解职工想法后,有的放矢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的竞赛,才会更受职工欢迎,让职工更爱参与。

其次,搞好赛事宣传发动,拓宽职工参与范围。要加大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力度,要将各岗位员工纳入竞赛选拔范畴,覆盖班组、区队和车间,最终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同时,扩大职工参与面,使技能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学技提素、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

再者,构建良性赛事机制,强化赛事过程监督。要避免赛前发一个竞赛通知、提出几点希望要求,让基层“热闹一番”后上报结果的现象,加强对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使竞赛活动年年都在搞,年年不一样,保护员工的积极性。要为竞赛提供练兵的场地,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授课指导,解决竞赛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职工心理障碍。

最后,注重赛后总结提炼,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要对竞赛中涌现的突出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提炼、总结,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使长期学习、终身学习固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要加强对技能竞赛结果的运用,加大对人才的跟踪培养力度,将优秀职工选拔到重要技术和关键岗位上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要发挥竞赛先进的典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师带徒”等形式,让技能优秀职工与新进、后进职工“结对子”,带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总之,职工是企业技能竞赛的主体,他们更欢迎“接地气”的技能竞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