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又发出“警世危言”:因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地球将在683年内变成一团火球。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地球行将毁灭、人类行将终结。
其实在霍金之前,关于“地球毁灭”“人类终结”的预言早已不计其数,有说人类还能活上数千年的,也有说10万年的。这些数字让人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已成共识:人类过度依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终将难以为继,而长期以来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正在受到自然的报复。
基于此,考虑当下,成了比操心未来更有现实意义的事——究竟能活600年还是600万年,不是这一代人能够确定的事。今天能做的,或许只是尽快把路子转过来,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一个相对安好的环境和空间,让下一代、再下一代看到更多永续发展的希望。
这是全人类的命题,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次赴外地考察时,就曾发出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此前1个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次从理念到方向、从道路到目标对“生态文明”进行清晰阐述,第一次将其写入党章。五年后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阐明了这样的思路,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定语中,特地加上“美丽”二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新征程的航向,亦是亿万国人的愿景。看似简单的字词调整,背后恰是深刻变革。
十八大召开那年,也被人称作“PM2.5元年”。那一年,绝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听说空气中的这种微颗粒物。国务院决定将PM2.5列入空气污染检测和治理范围,并要求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当年即公布PM2.5浓度值。“PM2.5指数”在全社会迅即传开的时候,还不乏来自地方政府和官员的犹疑甚至非议。但即便不熟悉PM2.5这个术语,人们也不可能无视其背后传递的治理需求——对所有人的“美好生活”来说,洁净的空气、蓝天白云,是基础中的基础。
今天,人们对“PM2.5指数”已不再陌生。而从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罕见的“高规格通报”,到真正对“乌纱帽”动手的环保督察,种种不断收紧、持续变严的环保举措,正指向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前进观。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他进而阐释,“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段话,清晰道明了执政党在今天的发展理念与责任担当。而需要由此撬动的,无疑是一整套发展方式的转变。
“美丽中国”需要守护,这种守护并不等于“消极防守”,更不等于停滞僵化。要偿还曾经由发展而付出的代价,其方式绝不是不发展,恰恰是追求更好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就如十九大报告所重申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今天我们所谈论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立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新发展理念,划出了新时代的发展进路。同时,它们也直指发展中曾经或正在遭遇的短板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一样,再不破题、再不变革,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身处的历史方位、世界环境,摆在面前的现实任务,都在不断提醒着中国变革的紧迫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穷途末路,不创新,就不可能赢得未来;单边突进的发展已暴露短板,不注重协调,短板可能转化成危机:“绿色”的内涵自不待言;当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现实,开放之路也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当然,一切改革发展成果最终要让人民共享,这是发展的归宿,也是转变发展观念、调适发展方式的原动力。
这背后,需要变方法、变观念、变机制、变状态——终结“GDP至上主义”,遏制追逐短期利益的冲动,重塑官员的政绩观,调整涉及发展的复杂制度体系等。对许多人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一段“不太舒服”的时期。
然而,只有承受转变的阵痛,才可能赢得更好的未来——无论是“美丽中国”,还是“美好生活”。
李志青:坚守住资源与生态安全的底线2014-04-22 |
马 利:媒体融合是场大变革2014-08-20 |
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全面小康热点面...2016-02-04 |
留守儿童的嚎哭更该刺痛城乡差距的神经2016-02-18 |
做好医保衔接让“药价谈判”惠民更多2016-05-24 |
洪灾冲不垮我们心中炽热的爱2016-07-26 |
【国际时评】“萨德”入韩是危害东北亚安全...2016-08-02 |
中国经济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2016-12-22 |
“良性疼痛”与“积极压力”2017-03-17 |
谈监管 监管A股,不单是A股的事儿2017-06-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