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打不绝
            
            | 分享到: | 更多 | 

徐 骏作(新华社发)
近日,厦门一市民接到来自境外的改号电话,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通过木马病毒窃取其账户资金430余万元。更严重的是,这并非个案。各地虽对电信诈骗犯罪持续严厉打击,发案数、群众被骗金额也呈下降趋势,但此类犯罪目前仍然处于高发态势,诈骗团伙大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中小银行转移赃款,逃避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不断利用金融、通信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监管漏洞更新犯罪手法,遏制其滋生蔓延需要金融部门将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更需要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通信运营商承担协作、源头防范义务,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时 锋)
             编辑:张苇柠
            
           | 梁建强:阳光之下,谁打造了法外“色情特区”2014-02-10 | 
| 叶传龙:名校生跨国代考,可悲可叹2014-03-05 | 
| 经济日报:建设网络文明必先清污除垢2014-04-14 | 
| 新华社:做“有良心”的网站经营者2014-04-18 | 
| 治黑旅游不妨先治黑店2014-08-28 | 
| 要打击号贩子更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2015-09-11 | 
| 马涤明:“黑作坊”为何敢耍横?2016-01-08 | 
| 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绝2016-04-01 | 
| 黑摩的“网约”整治更需转变思维2016-08-22 | 
| 2.3万件虚假广告是怎么发布的2017-03-22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