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传统历书”不该保留“吉凶预测”
郭元鹏
//m.auribault.com 2018-01-0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岁末之际,又到了日历书辞旧迎新之时。据中国图书在版编目(CIP)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出版的日历书只有4种,2016年猛增至114种。2017年究竟有多少种日历书加入争夺虽未有准确数字,但粗略统计,应该不下百种。这其中很多“传统日历”书籍销售火爆。(1月1日《北京青年报》)

  “传统日历”热销已经是不争事实。“印刷2万册,上市后竟登上畅销书榜,目前库存不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推出“传统日历书”《中国诗词日历·2018》,该书责编说,没想到第一次试水就收获不俗。

  所谓“传统日历”,其实就是“传统纪年”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早就采用了世界认可的纪年方式。这种纪年方式方便了生活。眼下,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和专业学者能说出传统历法,年轻人已经对传统历法极其陌生了。也只有电视台的新闻开场白里会说到“农历”,也只有报纸的报头底部会印上“农历”。孩子们更是不知道“农历”的意思了。就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传统历书”再次火爆,值得肯定,从今年销售情况来看,“传统历书”价格还十分高,有的一本卖到了1500元,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幸事。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其中的问题。比如说,“农历书籍”中的封建迷信问题也出现了回潮,依然在传播“黄道吉日”的说法。哪一天适合结婚,哪一天适合搬家,哪一天不适合外出,哪一天会有血光之灾,这些内容被印刷在了“农历书籍”里。而实际上,这些虽然也是“历史文化传承”,却是不科学的。

  出版“农历书籍”,内容要有所选择。对于其中有价值的传统节日,对于其中有科学的谷雨、霜降等等划分,需要大力传播,因为这些都蕴含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科学的智慧。但是,对于其中的封建迷信元素则需要删除,其传播的是不健康的理念,会让封建迷信抬头。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