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温情脉脉过年
//m.auribault.com 2016-02-15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即将过去的这一周,发生了不少有趣、引人深思或者叫人悲伤的新闻。我们撷取了其中一些故事,邀请评论员们谈谈各自的观点,给予平凡抑或非凡视角的解读……

务工专列暖行程

  北京晨报:2月1日,务工返乡专列在滨海城市大连出发,满载着1260名春节返乡的务工人员,一路向北,驶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佳木斯,这是沈阳铁路局为农民工开启的“春运专列”,十年“务工专列”,爱心温暖返乡路,令人温馨和感动。

  汪代华:一个城市的人性温度反映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务工专列” 彰显沈阳铁路局为农民工开启的“春运专列”的一片情意,是把特殊的爱献给农民工群体,它折射这个城市作为诸多农民工“第二家乡”的温暖。它是“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一滴水见太阳,透过这小小义举,人们欣喜地看到了沈铁“春运专列”是那么阳光灿烂,欢歌笑语为农民工送行,隆隆的汽笛在呼唤更多的道德与良知,将关爱农民工化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实际行动。

返璞归真团圆饭

  北京晨报:团圆饭是家人过年团聚的重要饭局,武汉市民李女士二十多口大家族在餐馆吃团圆饭时,却采取了另一种结账方式——“AA制”,李女士将这一经历晒到网上,结果近七成网友站在“AA制”的一方,认为这样大家都轻松;三成网友认为,经济账算得这样清很伤感情。

  李兆清:团圆饭,年轻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在成长过程中帮助过自己的人,经济方面就别太计较了。老人、小孩属于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团圆饭也应该体现文明的“初心”。其实,团圆饭更科学的缴费方式是,拿工资的人一起平摊,老人、小孩不用交。这样能够体现人们对老人、小孩的人文关怀。尊老敬老爱老孝老,要做到无微不至。团圆饭的付款方式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其中有很多考量。

人车分离新理念

  北京晨报:2月1日下午,2016年春运“摩托大军”返乡专列抵达贵港站,数百名骑行者在贵港中石化加油站完成了摩托车的交付手续,重新踏上回家之路。据了解,这批在粤务工者,在广西首次实现摩托大军“人车分离”返乡,未来,他们的返乡之路是否多了一种选择?

  朱永华: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阖家大团圆的日子,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春节还乡的路程早已不再艰难,还乡摩托大军也正由当初的“图省钱”进而转变为一种喜爱的还乡方式,但无论如何来衡量,生命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满足这种“春节文化”心理的同时,又能在还乡的旅途上增添安全保障,人车分离或可成为摩托大军春节还乡的又一风景线,而从这种风景线中,人们感受的不再是还乡的艰辛,而是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理念的进步。

将心比心抛旧习

  北京晨报:揉揉发胀的眼睛,30岁的刘洪兴把沙发上的被子打开,准备躺下睡觉。另一边的卧室里,妻子和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入睡。夫妻俩分开睡已一周,争吵则已持续一个多月。核心问题就是,今年春节究竟在哪里过?刘洪兴提议陪父母在成都城里过,但妻子不同意,岳父母也不愿意来;妻子坚持回乡下娘家过春节,但城里的公公婆婆都不想去。

  苑广阔:要想很好地解决夫妻过年回谁家的问题,维护夫妻感情,避免家庭矛盾,一方面需要抛弃传统的封建陋习;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将心比心,多点“将就”,少点“讲究”。作为男方,不能只考虑自己父母的感受而不考虑女方父母的感受。不管是儿女,还是父母,都应该本着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的原则,把夫妻过年回谁家的问题解决好。

烟花爆竹要安全

  北京晨报:“爆竹声声辞旧岁”,在人们的既定印象中,似乎有鞭炮声才算是过年。可眼下,大气污染加剧,PM2.5、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居高不下,重污染天数逐年增加,我们生活的家园已不堪重负。作为地球一分子的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雪上加霜”。春节临近,《枣庄晚报》向全市人民倡议,大家一起行动,不放烟花爆竹从今年做起,从我做起!

  李云:禁放爆竹,不仅文明清新,而且也是节约能源。在很多市民看来,过年放鞭炮成了家庭的实力展示。你放一万响的,我整两万响的,在购置烟花爆竹方面谁花钱少了日子就好像过得不够红火。这样的攀比,不过是浪费了金钱。每年春节都会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各种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更为节日的喜庆气氛蒙上阴影。

薪酬保障别拖欠

  北京晨报:年终岁末,又到了农民工讨薪的高发期。为了让农民工不为欠薪、讨薪发愁,每逢此时,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都会集中采取措施,掀起一场场“清欠风暴”。然而,年年清欠年年欠,农民工讨薪已经成为了一道久治不愈的顽疾,在许多一线维权律师和劳动法律专家看来,并不是一日、一月、一年累下的“债”。

  李英锋:农民工薪酬维权机制不该有“过年情结”,帮农民工讨薪维权不该过于注重或依赖掀起“清欠风暴”,维权机制所涉及的相关各方应该细雨长下,把每一天都视为年前,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讨薪农民工,始终保持一种稳定的责任付出状态,始终鼓足精神绷紧弦,始终保持好状态,扎扎实实地把维权措施用好用到位,把维权职能作用充分释放出来。政府还有必要针对维权机制建立健全督察机制,加强监督,追究不力者的责任。

 ■一周聚焦

  把手机放下 陪爸妈过年

钱夙伟

  32岁的刘强,家在哈尔滨,现在沈阳上班。去年春节,刘强除夕中午回到家,初六上午乘车返回沈阳,在家待了5整天,刘强说,在家时他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基本就在玩手机游戏或者用手机上网看新闻,和女朋友、同学、同事聊天。1月31日,刘强通过微信给爸妈写了一封简短的“忏悔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提醒每个年轻人,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多和他们聊聊天,多关心关心他们。(《华商晨报》)

  这无疑让父母们欣慰。曾有一位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网上热传,在这封《我们只想你能陪我们说说话》的信里,充满了一个母亲的爱和失落:“去年过节,你在家待(了)不到10天。基本上除了去外面和朋友耍,就是玩电脑、玩手机。今年回来前两天基本上也都是这样。以前你还上学的时候,买肉买菜,贴对子,都是你的活儿。”而这正如很多人感慨的,“手机连通了世界,但阻隔了亲情”。

  应该说,现在许多老人,于老有所养,其实并不缺钱,普遍缺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温暖。因此,家人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游子归来,最期盼的就是难得的与儿女亲情交融。多陪老人说说话,是所有老人们最渴望得到的“过年礼物”。而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其乐融融,本来就是最大的年味,也是过年的必有之义。

  毋庸置疑,即使数字时代,也并没有改变回家这一过年永恒的主题,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车票多么难买、交通多么拥挤,无论一年在外有没有赚到钱,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阻隔不了回家的路。但是,回家后却是与手机“厮守”在一起,回家又有什么意义?毕竟,亲情是过年永远的内涵。

  有人以为诸如抢红包,是年味的“与时俱进”,但当老人们看到子女们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子女们固然尽兴,老人们却倍感失落,如果这也是年味,那么因为亲情的流失,已然变味。手机确实让人难以割舍,但当手机与亲人无法兼顾,那么,把手机搁在一边,呵护亲情,年味才永远不会淡,春节也才有代代相传的理由。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