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文化应该流动起来
崔华滨
//m.auribault.com
2017-11-24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一种文化最好的钥匙。最近,中文因两个美国小女孩而在全球再掀热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习近平主席认为“可以打A+”;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被网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中文魅力如此,中华文化吸引力也可见一斑。
近些年,“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出现。在很多地方,让孩子学中文不是为了“时髦”,而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把握时代的必需。中文为何热度不减?中国文化为何能有持久吸引力?中国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答案不一而足,关键要从中国发展中寻找“密码”。
文化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总是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这些年,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的,正是文化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变化,汉语和中华文化作为沟通桥梁之一,扮演了独特角色。更何况,对于个人而言,掌握汉语、认识中国,也是提升个人价值、获得发展机遇的加分项。“中国属于未来”,谁会愿意错过与这样一个国家共同成长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带来了非凡的吸引力,它不仅来自现实,更来自于从未中道断绝的历史传统、来自于不断积淀的精神内核。冯友兰曾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前不久,习近平主席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故宫时就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抚今追昔,汉语热折射出的,是人们感知数千年文明传承的温度、找到古老文明绵延奥秘的期待。
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闭的,只有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不息。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时,旁听一门叫作“东亚的文明与宗教”课程,教室里每次都座无虚席,学生们对中国哲学和思想兴味盎然;在图书馆和周边书店,英译本的《论语》《易经》《道德经》等不下数十种,解读中国文化的书籍更多。就连美国室友都经常过来探讨与中国思想文化有关的话题。一种文化如果能够走近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激荡出的将是一种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化的影响,辐射得更远。
从文化中找到发展的思想资源,在实践中凝练文化的哲学精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惟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才能以文化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近些年,“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出现。在很多地方,让孩子学中文不是为了“时髦”,而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把握时代的必需。中文为何热度不减?中国文化为何能有持久吸引力?中国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答案不一而足,关键要从中国发展中寻找“密码”。
文化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总是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这些年,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的,正是文化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变化,汉语和中华文化作为沟通桥梁之一,扮演了独特角色。更何况,对于个人而言,掌握汉语、认识中国,也是提升个人价值、获得发展机遇的加分项。“中国属于未来”,谁会愿意错过与这样一个国家共同成长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带来了非凡的吸引力,它不仅来自现实,更来自于从未中道断绝的历史传统、来自于不断积淀的精神内核。冯友兰曾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前不久,习近平主席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故宫时就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抚今追昔,汉语热折射出的,是人们感知数千年文明传承的温度、找到古老文明绵延奥秘的期待。
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闭的,只有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不息。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时,旁听一门叫作“东亚的文明与宗教”课程,教室里每次都座无虚席,学生们对中国哲学和思想兴味盎然;在图书馆和周边书店,英译本的《论语》《易经》《道德经》等不下数十种,解读中国文化的书籍更多。就连美国室友都经常过来探讨与中国思想文化有关的话题。一种文化如果能够走近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激荡出的将是一种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化的影响,辐射得更远。
从文化中找到发展的思想资源,在实践中凝练文化的哲学精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惟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才能以文化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编辑:张苇柠
慎海雄: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2014-11-04 |
人民日报:为民族工作注入新动力2014-12-24 |
张 洋:青春别被“颜值”裹挟2015-07-14 |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05-24 |
残疾老人植树万棵,八分感动两分憾2016-05-30 |
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2016-08-12 |
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2016-09-14 |
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活起来2016-11-11 |
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神奇魅力2017-10-14 |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信2017-10-26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