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安徽合肥市民反映,部分公办幼儿园存在开办“亲子班”、变相“兜售”入园“优先权”的现象。记者暗访发现,合肥确实有两所公办幼儿园招收“亲子班”学生,用以“预定”直升幼儿园小班名额的情况,收费为数千元一学期。
所谓的“亲子班”其实就是“占坑班”,这和小升初的“占坑班”没什么本质不同。对于幼儿园来说是“权力寻租”行为,把入园机会作为“商机”,而对于家长来说,“占坑”性质的亲子班的出现,既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又增加入园焦虑。治理幼儿园入园的占坑现象,一方面要坚决取缔这种与入园挂钩的亲子班,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设普惠幼儿园,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幼儿园的亲子班之所以能办起来,毫无疑问是因为亲子班与入园机会挂钩,这其实是公办幼儿园进行违规经营,这是破坏教育公平的。2011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以开办实验班、兴趣班、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在保教费之外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对此,应该依法查处,叫停并整顿。
需要追问的是,作为公办幼儿园为何要靠举办“亲子班”挣钱?可以解释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当地有关部门投入不够,公办园只有“以园养园”,通过举办亲子班来补充办园经费;二是幼儿园有关人员借此牟利,建立“小金库”。事实上,虽然大家都知道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是增加对公办园的投入,提供更多公办园学位,以及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建设更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加大投入,而是希望通过市场力量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问题——既然家长有需求,那就会有社会力量投资建幼儿园,政府部门只要加强监管即可。但这一思路其实是行不通的,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环境中,不加大投入只加强监管,会导致监管失灵和市场机制失灵。有的民办幼儿园收天价保教费,却管理混乱,办园质量不高。
发动企事业单位建设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也是建普惠园的措施之一,但是这种办园机制要取得成功,既需要企事业单位重视幼儿园,假如企事业单位投入不足,其举办的幼儿园就会想办法养活自己。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曾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办园进行剥离,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就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办园存在多头管理、专业性缺乏等问题。当前我国为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学率,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园,但不能忽视企事业单位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要缓解入园难,关键还在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规范幼儿园办园。这方面,北京的经验值得借鉴。自2011年开始,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持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在额度与占比方面呈现“双增长”态势。2017年,市区两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78.18亿元,相比2011年的投入额度增长了3.4倍;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也由2011年的3%提高到8%。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学前教育资金92亿元,占全市财政教育经费预算的10%。到2020年,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所占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14%。我国社会舆论一直呼吁学前教育法立法,而制定学前教育法,最基本的问题是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这是治理包括“亲子班”在内的各种幼儿园招生、办园问题的根本。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