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篮子大了底更要牢
(民生观·增进民生福祉③)
刘 念
//m.auribault.com 2017-11-21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篮子越大,装得越多,底越得结实

  最近,一段新闻画面让大伙为之动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两位八九十岁的老模范站在人群中,便再三邀请他们到身旁落座。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老有所养,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也重点强调了对幼、病、老、弱群体的关怀和保障。

  最近,还有两则新闻备受关注,一是中央调剂制度明年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迈出破冰一步。直面不同地区间结余不均的问题,养老金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另一则是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国有股权的10%,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弥补缺口,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成绩不小,困难也不小。比如说,这些年也有新闻报出,困难地区一些孩子有辍学出来打工、打拼的情况,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很多人外出打工,最挂心的还是在家乡留守的亲人。而面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还可以再健全些。

  如果把社保比做一张网,网眼还可以更密些。那么,如何织密这张网呢?

  要压实责任。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要切实让老百姓够得着、用得上。薄弱的地方,要重点投入、补齐短板。比如说,留守问题,村里到底有多少儿童、妇女、老人在留守?需要摸清家底;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方面的帮助?现有什么资源,怎么盘活、怎么使用?……关键是,这些工作谁来干,得明确。责任压实了,办法就比困难多。各地探索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妇女联防、老人互助,政府投入不多,但作用不小;有的地方购买了专业服务,进行规范管理,甚至细化到规范志愿者如何给孩子做承诺、外出父母如何给孩子打电话,这都有手册做指导,保障度就更高了。

  当然,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也出现过过度福利、寅吃卯粮现象,社保程度过高,大家不干比奋斗还舒服,养了懒汉、毁了未来。我们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既要应保尽保,又要注意可持续。

  都说社会保障是兜底,这个比喻贴切:篮子越大,装得越多,底越重要,不结实是不行的,应该兜好这个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