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了牟取眼前利益,不惜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聘用无证“黑导”,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这给游学活动带来了巨大隐患
4月15日在北京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规模在86万人次,2018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或将达到105万人次,并在未来继续呈扩大趋势。根据2.55万元人民币的一般价格保守估计,2017年市场规模或在219亿元水平。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未来国际游学市场规模将逐年上升(4月16日中国新闻网)。
不可否认,发展国际游学,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国门,不仅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开拓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等都很有帮助。同时,报告称,2017年中国游学市场规模超200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3年至5年,国际游学的学校渗透率将从5%增加到20%至30%,游学行业规模将会超过千亿元,游学市场正迎来黄金发展契机。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对于国际游学,目前国家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导致市场管理比较混乱,游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机构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学生带到国外旅游景点,实质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大大缺失。更有甚者,为了牟取眼前利益,不惜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聘用无证黑导,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这给游学活动带来了巨大隐患。
至于游学机构与学校结成利益链条,更是一种潜规则。若以“海外游学合作”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有不少游学机构正在寻求生源合作,这种以学校为主办载体、由中介机构组织承办夏令营的相关活动正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夏令营营销模式。在这种营销模式下,学校与中介游学机构存在一定利益关系。比如,有的学校采取按人头算提成的分成模式,有的学校则采用报价差归学校的分成模式。再者,几乎所有游学机构都保证,可以免去学校带队老师的费用,并平摊在学生报价中。
可见,发展国际游学,不能只算经济账。换言之,国际游学不能游离监管之外。首先,应制定全国统一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国内外游学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进行政策支撑和指导。其次,应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将国内外游学作为社会实践学习内容,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再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建立若干个国际、国内营地教育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接待标准,引导国内外游学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家层面应出台有关法律,保护未成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吴秋余:别让高资费扩大“数字鸿沟”2014-02-24 |
乔子轩:推行周六上班制要算好法律账2015-07-13 |
养老金怎么缴纳需要公平做引领2016-02-24 |
大型对撞机要让科学专业主义决定2016-09-06 |
海外游学热背后是怎样的灰色利益链2017-08-15 |
名不副实的国际游学亟待整顿2017-08-15 |
“海外游学”当适度而为2017-08-15 |
天价海外游学是 对家长的“绑架”2017-08-15 |
警惕攀比型消费在社会蔓延2017-10-17 |
旅事评说:增加黄金周,缓解民众长假渴求2014-10-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