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所大学应该有怎样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当前,中国正从一个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是否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源源不断的“高精尖缺”人才?是否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去研究真正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每一位教育者的重任。去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讲话。今年年初,《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出台。如何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紧紧抓住思政工作这个根本,把握好“双一流”建设大方向至关重要。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中国主导的目标体系。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仅仅“对标”国际上的优秀学府,应针对“世界一流”的目标内涵及考核指标提出我们自己的内容。一是应高度重视和坚持中国特有的内涵;二是应积极创新中国的在世界有共识的内涵;三是应扩大在世界已有共识的内涵方面的中国影响。
其次,应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学科前沿和架构。当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可以为学科体系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一是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二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目前,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尚未进入教材、尚未上升成理论。学科建设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有新的结构性安排。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应是“育人”。建议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让“双一流”大学接收更多本科生,特别是让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研究生培养则应更好地服务国家“高精尖缺”人才计划,主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提供高层次创新人才。此外,思政教育应始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程的建设,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资源。我们特别希望更多文艺团体走进校园,更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敞开大门,接受更多师生前去锻炼,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的合力。
最后,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复旦大学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现代高校治理必须突出抓好“三条线”,一是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条“中心线”,二是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这条“中场线”,三是激活党支部工作创新这条“生命线”。并且做到“三线联动”,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架构、学术治理架构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架构,从而保证党的领导在学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质量2016-03-24 |
举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理所当然2016-06-30 |
期待“双一流”实现对高校的“精准扶持”2016-06-30 |
“双一流”建设,我们究竟靠什么?2016-07-01 |
“双一流”建设,我们究竟靠什么?2016-07-01 |
“双一流”建设,我们究竟靠什么?2016-07-01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场接力赛2016-07-04 |
为国家发展培养栋梁之材2016-08-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