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有效激活体制内的“沉淀资源”
然玉
//m.auribault.com 2016-11-0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这与其说是“放开”不若说是“确认”。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兼职取酬的情况早已有之,甚至在外创业开公司者也是大有人在。这事实上表明,市场自有一套独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实现方式,高层次人才总能找到各种方式将知识变现。而此次,相关部门之所以专门发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恰恰就是为了呼应这种社会共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

  当然了,在政策层面明确放开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兼职,还是有其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的。首先,此举使得那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彻底合法化,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有关人员兼职取酬的法律风险和职业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一新规传递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弱化了“体制”对高级人才的钳制效应。要知道,在过去很多时候,一些科研人员与高校教师,不得不在体制待遇和市场回报之前艰难取舍。而新规的“松绑”,势必将大大改变这一格局。

  体制对于众多高级人才的“排他性占有”,一度长期阻碍了优质智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力资源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供求关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简单粗暴地将科研人员、大学教师限制在所属单位,也导致了一种体制内的过度竞争,使得围绕有限“项目、经费”的争夺无比惨烈。凡此种种,不仅不利于众多优秀人才充分释放自己的价值,也无助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累积。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里,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及时且必要。引导包括高级人才在内的体制内“优质沉淀”充分对接市场,有望极大助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最大化利用,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毕竟,在任何时候,经济杠杆都是对人才最有效的激励,而人才永远是最值得期待和仰仗的核心竞争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