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放学后的“真空时段”靠谁来弥补?
林日新
//m.auribault.com 2016-05-27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去哪做作业好?孩子头痛、家长烦心!放学了,爸妈还没下班怎么办?家里环境吵,没法静心做作业?那就来××晚托班,给孩子一个高效的书房!”这是南京某放学后托管班“四点半课堂”的招生广告。文案指向许多家庭都关注的问题:在放学后“真空时段”里,孩子应该到哪儿去?(5月26日《中国教育报》)

  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课题组针对南京地区近2000个家庭的调研显示:小学生在三点半到四点半之间就放学离校,由于学校作息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近60%的家长在傍晚五点半甚至更晚才下班,这就形成儿童放学后家校监管的“真空时段”。“真空时段”孩子的安全和教育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面临的双重问题,双职工家庭尤其头疼。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人提出:“中小学能否把放学时间调整延后1小时?如今,为了接孩子,一些家长被迫上班早退。”话题乍一出台,立即在“两会”现场引起了热议。因为这是一个教育问题,便有人提出“应当让学校来想法解决”。然而,学校却有苦衷:前几年教育部门就曾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因为放学太早,呼吁学校建立“课后兴趣班”。有的学校便着手试点起来——当然,建立兴趣班必定需要学校组织教师,而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必定需要学校给予适当的工作报酬。为此,有的学校“每月收费80元”,这一下就触及了“教育红线”。有家长立即指责并上告学校“乱收费”。同时,设立“学后班”让学生集中在教室内做作业,这同样也被不少家长非议:“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够长了,放学了仍然留在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如此一来,弄得学校左右为难,十分纠结,后来索性一放了之……如今,旧事重提,若把破解之“牌”全部押在学校单方面,那肯定是不太现实的。

  综观全国,如今各个城市皆有各种名目的托管培训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辅导班、托管班等;二类是少量半公益半营利性质,与政府或慈善组织合作,为孩子提供一系列放学后教育的机构;三类是纯粹公益性质的放学后学习机构。由于这些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皆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不能得到家长的拥护和支持,学生的参与率并不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国外。美国教育部于1998年启动由地方教育机构、学校和社区共同实施的“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解决儿童课后安全与教育问题,并对低收入家庭进行积极的教育补偿。日本于2007年推出由社区居民、地区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执行的“放学后儿童计划”,为儿童提供放学后或者暑期等时间段安全、健康、适宜的去处。

  总之,弥补学生放学后的“真空时段”,需要政府整合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力量。既在政策上进行调控,尽量衔接好学校与家长的交接时间,又要加强学生的自立、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宏观调控好社会的托管培训机构,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和少年宫等,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打好“组合拳”,破解困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