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职业教育扶贫需先自身解困
刘国强
//m.auribault.com 2016-02-02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职业教育问题是近期各地“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不少云南省政协委员指出,许多初高中毕业生成为扶贫对象,说明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出脱困“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其实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

  这当然是非常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型时期,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也需要许多对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务性劳动力,职业教育应该是大有用武之地。近年我国职业教育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总体上说,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受许多内外制约性因素影响,若其自身无法解困,则其“授人以渔”的脱困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首先需解体制政策之困。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各地政府也将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民生问题之一来抓,但职业教育在教育产权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仍是政府主导的计划型体制,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是自身发展需要或市场驱动力,而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力量,这使职业教育因应市场迟缓,主体性无法充分凸显,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程度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受到限制。同时,职业教育形成一个短而封装的体系,相应约束和保障政策不到位,这使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来说被固着于“下层教育”的层次而难以提升,其毕业生被“阶层固化”,更难吸引优秀生源。

  其次需解教育理念与学习观念之困。人们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设想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本不该截然区分,但现实壁垒已然形成,职业教育也因此越发专注于技能培训,而学生又无其它学习途径,这使学生在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方面有明显欠缺。社会对职校生在就业和待遇方面也存在歧视,家长把送孩子上职校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最后造成职业教育从业者与学生都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许多职校的教学质量不能让人满意。其结果是,对职业教育中央很重视,行业很需要,社会看不起。三是需解现实办学之困。这些困境体现在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足且质量差、教育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畅等诸多方面,“硬件不硬”、“软件过软”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这些困境也使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个难以解套的怪圈。一方面,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社会上也存在“用工荒”、“技工荒”现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难;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该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又存在欠缺。

  职业教育走出困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改变,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怎样才能不需扶贫,他们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决不是送进职校就可了事。当然,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也探索出了有益的经验。希望职业教育能面向贫困地区,因时因地制宜,为青少年提供实际帮助,也以此逐渐走上自身破壁解困之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