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日,131位新当选院士脱颖而出。中国工程院给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致信写道,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个学术称号和荣誉,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
回望此次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其中亮点不可谓不多。譬如,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后,“两院”举行的首次院士增选;譬如,在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中,有女性9名,新当选女性院士的数量和比例均为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再譬如,院士队伍继续年轻化,一些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增选院士的新变化,无疑都是看得见的新气象与进步。
“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中国工程院的致信,或许难以构成某种强制性的要求,但此种表达,显然再次还原了朴素的常识:什么是院士?院士评选制度的本意,就是试图经由学术性的“加冕”,以研究成果和学术道德为评判,进而让当选者得到“崇高荣誉”式的肯定。换而言之,院士称号的授予,只是对特定学者过往学术成就的一次肯定与褒扬。如此意义之上,“院士”当然只应是一个学术称号和荣誉,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那么处处以“院士”称之实在没有必要。
既然院士评选,不是名利场,发轫意图就是为了激赏“在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人,那么社会对院士头衔以及院士的当选,就理当持有更多的平静心态。学术和权力应当保持某种边界,这在此前已经被强调过,一些级别的官员不应再去参与对院士名额的竞争。与此同时,就算对于新当选院士,其所在部门与单位也不应将当选视为某种政绩。既然如此,那么“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就理当是自觉的举动。
每个社会场域都有独特的运行气质,院士自然也不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已经结束的“两院”院士增选,应该说部分兑现了当初的改革安排。与此同时,社会对待院士的心态都应该发生改变。让院士回到他原来的样子,这正是中国工程院再次致电倡导“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的指向。
检察日报:期盼有院士婉拒200万元购房补贴2008-12-29 |
光明日报:以“品行端正”择取院士树立学者...2009-12-07 |
检察日报:期盼有院士婉拒200万元购房补贴2008-12-29 |
光明日报:以“品行端正”择取院士树立学者...2009-12-07 |
王石川:新院士名单提前泄露之“玄机”2011-12-09 |
练洪洋:“烟草院士”是院士过度功利化产物2011-12-16 |
迅 之:兴科学请先为院士正名2012-02-02 |
年轻院士2013-12-20 |
王 聃:“不为院士当选庆祝”本该是常识2015-12-08 |
张西流:院士年轻化倒逼任期去终身化2015-12-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