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日本拉印度遏华没那么容易
环球时报社论
//m.auribault.com 2016-11-14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印度总理莫迪10日开启为期3天的访日之旅。这一例行的年度首脑会晤被某些日本媒体宣扬为有可能“创造历史”。

  此次会晤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双方就日本向印度出口核电站达成一致。这是日本首次与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国家签署核能协定。会谈内容还包括日本新干线在印度西部施工的工期、人才培养及交流等。

  二是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及南海问题。双方强调了“依据公认的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原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共同社的报道称,首脑会谈中,似乎是考虑到了影响力渐强的中国,双方确认将在经济和安全等综合领域强化合作。

  两个“成果”好似一桩买卖,印度以虚换实。有关南海的表态,与印度此前的立场并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在东京做这样的表态多少迎合了日本的需要。将这些置于地区局势大背景的变化之中加以观察分析,可能更有意思。

  随着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领导人的访华,一度被美国搅得风起云涌的南海突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洋彼岸,屡屡放言要甩掉日本的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亚太格局的演进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安倍政府焦虑不安,担心搭乘的美国之船因船长易人,被迫半路下船。

  从安倍政府近年的对外政策看,其实已经出现了急于跳到前台,主导地区安全格局遏制中国的趋势。日本试图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力量来苦心营造一个针对中国的圈。

  在南海问题上,安倍政府迫切希望找到新帮手,欲借中印关系的历史问题和现实挑战,拉拢印度成为遏制中国的伙伴,甚至不惜顶着民众和舆论的巨大压力,改变其一直倡导的削核废核的固有立场,在民用核合作领域给予印度特殊优惠,以诱使印度“参与”南海事务,进入日本设计的反华轨道。

  印度也有加深对日关系的需求。印度希望从日本获得核能和军事技术,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制造业发展,并利用日本资金建设高铁等基础设施。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在崛起,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又进展不顺,使区域国家感受到更多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重了它们对大国地位变动的敏感,使它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做更细致的算计。

  不知是安倍政府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装傻。印度不会按照日本的需要来定义自己的区域角色。不同于日本一直扮演的“跟班”角色,印度长期坚守独立外交,有自己的大国追求。日本策划的“印太战略”中所包含的对抗性因素不少,这和印度走的“平衡外交”之路有矛盾。因而在具体合作上,印度会更多地以实用主义态度“选择接纳”。

  印度不想也不可能成为日本用来平衡中国天平上的一个砝码。如果印度与日本结成“联盟”,那么印度就很有可能落入彀中成为他人的“马前卒”。印度更想做平衡的一极,与中日共同构成大三角,既可借中日的间隙来提升本国地位,亦可从两边获利。

  向日本有选择地靠拢但又不会到“称兄道弟”的地步,印度在亚太新形势下会时不时地打一打自己的算盘。

  如果按日本的设计插手南海,印度也就没有了在日本与中国之间游刃有余的空间,等于把自己逼到了中国的对立面。印度明白,中国手里并非没有能压住印度的牌。事情如果走到那个地步,中日印也就不再是三角关系,新德里多年来为改善印中关系的诸多努力也就付之东流。

  中印关系新老问题都不少,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形成了一定干扰。但中印合作的利益大大超过相互的分歧也是事实,两国领导人频繁会面,为稳定中印关系在适度摇摆中继续向前做了不少努力,前进的大趋势是清晰的。因此,即便印日签署“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协议,它对中国的添堵作用也不会像安倍政府想象的那么大。

  世界正在迈过“结伙称强”的时代,连特朗普都在看淡盟国的作用,日本却死气白赖地要拉帮组派和自家门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着干。看来,被外界讥讽缺乏长远战略的日本一直在往一条狭窄的死胡同里钻,这首先是日本人自己的悲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