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怎成了“欺老院”
戴先任
//m.auribault.com
2016-11-0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3月初,家住成都金牛区的田大爷和老伴被一家自称在九龙沟搞养老服务的公司承诺吸引,花了2万元签订了养老服务预定合同,本畅想着随时可以去空气清新的九龙沟颐养休闲,但最近田大爷发现不太对劲,曾经热闹的公司办公室人去楼空,嘴巴甜的小妹也不见了。“收我2万元‘星级养老’,可是老板你去哪了?”这几天,84岁的田大爷满城寻找,希望能找到这家公司,把事情搞清楚。(11月6日《华西都市报》)
在收取巨额押金之后,一些“养老院”就撕下了温情面纱,一些提供养老服务的公司不过是在进行非法集资诈骗。养老院没有将押金专款专用,这是对老人的直接欺诈行为。
中国已经进入银发社会,老年人口已近2亿,且还在逐渐增加,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嗅觉灵敏的商家自然不会放弃机会,但被视为“朝阳产业”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却并不顺畅,造成这种局面有很多原因,比如养老机构结构失衡、服务滞后、监管乏力等问题。如此次媒体报道的养老服务公司收取老人押金后却莫名失联、人去楼空,也是养老院缺乏监管、养老机构泥沙俱下所致。
老人子女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替老人选择合适的养老院,与养老院签订养老协议与押金协议,保障好老人权益。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如要加大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对养老机构押金部分,也要求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等。不能让老人的养老钱被黑心养老院肆意鲸吞,而让养老院不仅没有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所在,却成了欺诈老人养命钱,甚至让老人倾家荡产的“黑心店”、“欺老院”。所以,不能继续让养老服务业处于监管盲区,游离于法律之外,这事关弱势而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养老服务行业长足发展。
编辑:张苇柠
新京报:公办养老资源要给最需要的人2014-01-02 |
深圳特区报:弥补公共服务“新短缺” 加快...2014-07-15 |
唐 伟:床位空置提醒转变养老思路2014-11-03 |
唐 伟:床位空置提醒转变养老思路2014-11-05 |
刘湘竹:养老院押金乱象的背后2014-12-29 |
光明日报:民办养老机构困局亟待破解2015-04-01 |
胡 艺:养老院一床难求考验政府民生责任2015-11-25 |
养老院空调成摆设拷问政府民生责任2016-02-15 |
亿元养老钱2016-06-14 |
亏“老本”的养老2016-07-0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