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个别荒唐现象是“爱国主义”代表作吗
单仁平
//m.auribault.com 2016-07-19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围绕爱国主义的争论近日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网上网下的一些具体摩擦或者直接、或者兜着圈子指向了这一“宏大争议”。

  赵薇新片《没有别的爱》使用了台湾电影人戴立忍,后者被网友扒出支持反服贸太阳花学运、以及反课纲微调这些“台独”倾向明显的活动,甚至力挺“神韵艺术团”,网友们进而声称要抵制该片。赵薇团队感受到网络舆论的强大,下决心换掉戴立忍,舆情至此出现微妙变化。一些正规媒体及网站、新媒体发表文章,批评一些“爱国者”搞出阴谋论,喊打喊杀,认为做过了头。

  恰在此时,网上出现河北乐亭肯德基门口聚众抵制洋快餐的视频,那些人在现场喊口号,还打出“抵制美日韩菲,爱我中华民族”的横幅。这为一些舆论批评“爱国者”提供了新的靶子。

  一些台湾人对戴立忍遭到抵制不满,发起了“第一届向中国道歉大赛”,从海峡对岸凑上了这波热闹。

  很显然,南海仲裁案造成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伤害,美日借机掀起新的对华施压潮,引起从中国政府到中国社会的坚决抵制,是这一轮围绕爱国主义争议的大背景。爱国主义总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外部挑战时变得更强烈些,这是世界性规律。当爱国在短时间里成为舆论的主基调时,原本相对复杂的舆论力量会针对爱国出现未必准确的站队,“爱国”“不爱国”就会被简单化、标签化。

  比如少数人抵制乐亭肯德基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它甚至不合乎当下社会的基本逻辑,它是不是自发的,有没有什么特别力量在利用它恶搞,都值得怀疑。但是一些舆论断言它对当前的爱国主义具有代表性,并且进行面向全社会的控诉和批判,这同样过激。

  针对爱国主义的激烈争论有很多是在借题发挥,最激烈的指责认为政府在纵容“民族主义”,从而导致了整个中国“都在失去理性”。另外一些批评针对了大众的所谓“愚昧”,似乎爱国者们随时都在准备烧日本汽车,变成新的“义和团”。这种声音认为民族主义是当下中国的头号危险,对于中国政府拒绝仲裁结果,民众支持政府的这一态度,这一切是否会导致中国“脱离世界”,他们保持着高度警惕。

  我们认为,围绕爱国主义的争论一定要回归常识和常理。首先,民众支持捍卫领土主权,这一态度是健康和正当的。中国大陆在过去的这一周里没有出现大规模示威,更没有对美日菲越等国在华人员和财产的任何伤害,这表现了中国社会在爱国主义问题上的整体成熟。

  越南刚刚发生了反华示威,有数十人被逮捕。两年前越南还出现打砸中国工厂的严重事件,另外台湾“太阳花学运”占领了“立法院”,中国大陆的民众最近一次在对外抗议中有人烧车、砸店是2012年日本“购岛”之后,我们今天变得克制多了。

  至于有部分网民表示抵制有戴立忍扮演角色的电影,这不应被看成市场时代的某种异端。那些人不喜欢反大陆的人出现在大陆电影院的荧幕上,他们有权利做这样的表达。赵薇团队可以不理睬这种感受和意见,他们决定替换戴立忍,市场压力显然大于政治压力。这是一场价值观在互联网及电影市场上的博弈,来博弈就要认输赢,这是规则。

  台湾网民发起“向中国道歉大赛”,这边的部分网民则是拒绝一个有他们无法接受言行的具体电影人。你可以对它们都一笑置之,但如果要上纲上线,前者的“偏激”“严重”程度恐怕要比后者大得多。

  大陆舆论如今太热衷“反思”了,“反思者”经常会对爱国主义的问题搞“透支性挖掘”,把庞大中国社会某个基层角落的异常表现当成全社会现象进行揭批。好像他们有十副猛药在等着这个国家的一个小毛病。这显然与中国社会的主流态度脱节。它或许是多元化时代一种高高在上的优雅吧。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