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可变车道”折射治堵新思路
张涨
//m.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目前,广州市可变车道的数量已增加至8条。最新设置的海珠桥可变车道从今年4月中旬启用一个月以来,江南大道北南往北方向4月平均拥堵指数环比去年同期下降21.6%,该路段通行车速则上升近30%。

  可变车道,是近年来广州缓解交通拥堵推出的新举措。这一措施出台的逻辑基础,是在于城市交通的潮汐效应。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更是加重了拥堵现象。可能开车上下班的车主对此深有感触,凡是符合这一效应的出行方向,大多会遇到拥堵,相反若“逆潮流而动”,则多半顺畅无阻。以往,车道数量和方向都是固定的,如果车道方向也可以变化,对理顺交通拥堵就大有裨益。从广州启用可变车道一段时间来的数据看,这一正面效应无疑非常显著。

  城市拥堵是个老问题。面对拥堵,很多城市总会一刀切采取“限字诀”。套用一句流行语,“如果有什么是限不能解决的,那就再限多点”。诚然,限是治理拥堵手段中很有效的一招,有时候也不得不限,但问题在于,相比于限这种社会成本较高的方式,有没有什么手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堵效果?可变车道的出现无疑给人启发,很多新科技、新思路的出现,降低了治堵的社会成本。除此而外,还有智能信号灯系统、立体式停车库、通过设置单行道来改善“微循环”等,都充分顺应了城市交通的现实情况,最大化地挖掘道路通行潜力。

  当然,也许这些招数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治理交通拥堵,但至少可以将“限字诀”推迟、弱化,能不限则不限、能少限则少限,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才是高明的城市治理之道。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