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数据统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荆涛解释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状况:客户的大量个人信息因快递业务被保存在快递物流管理系统中,而该系统中所存储的就是社会买卖关系的数据海洋,包括个人身份信息、电话、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而对这些海量信息的监管仍有盲区。(4月27日《人民日报》)
超七成网民个人信息被快递泄露,这般的新闻标题很醒目,看起来也让人惴惴不安,但事实真相或许远不止如此。快递泄露出来的信息,很快就能转变成推销劣质产品的骚扰信息,有些则是涉及犯罪的诈骗电话。但如果都你没碰到这些烦恼,并不代表着自己的信息是安然的“保险箱状态”,它或许还在其他的灰色生产链中进行着流通。
话又说回来,电子商务进入最好的时代,快递行业在这股蒸蒸日上中也分得一杯羹,成了朝阳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在立法层面加强保护个人信息,严厉打击非法贩卖他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但即便在雷霆手段之下,信息泄露的跑冒滴漏依然存在于网络购物的末端。掌握了海量信息的快递行业,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快递被“恨屋及乌”,他们也很“受伤”,毕竟,因势利导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加码到他们头上。但这个板子也不好轻易打下去。在保护用户信息上,国家和行业都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高压线,而快递员们心中也存有尺度。不过,当个人信息买卖明码实价呈阶梯式的诱惑态势时,其中难免会产生原则动摇的害群之马。但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一些思想上的波动,恐怕才是产生职业道德滑坡的诱因。
除了直营的EMS和顺丰快递之外,国内大多数快递都是加盟模式。高度集中的同质化竞争,也就造成了低门槛的准入。缺乏从业培训,忽略个人考察,也就坐实快递员的良莠不齐。而个别用户对于快递行业缺乏足够的关怀,认为他们仅仅是“搬运工”而已,缺乏相应尊重。前段时间,北京一名顺丰快递员因刮擦车辆被车主连扇耳光,就是一例。这种负面情绪的信号被快递员接收到,他们就很难对本身职业有主人翁精神的回归。而某些并不高企的金钱诱惑不期而遇的时候,就不是每个快递小哥都会有主动抗拒的职业本能。
对于快递泄露信息,法律和制度都在补强。当一个行业存在“人神共愤”的重灾区的话,必然要在人的因素上找原因。让快递从业者能有职业获得感,那怕是收到货物的一句谢谢,或许就是对自己信息的一种救赎。这或许不是能快速解决问题的猛药,但终究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引子”。
广州日报:修复“钓鱼”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2009-10-27 |
钱江晚报:躲猫猫的真相,为何如此难求2009-02-23 |
人民日报:“短信门”折射个人信息安全监管...2010-05-18 |
吴云青:泄露志愿者信息损害公益信誉2014-01-10 |
广州日报:用严法为“裸奔”的个人信息添件衣2015-02-06 |
防个人信息泄露须斩断灰色利益链2015-07-24 |
吴秋余:谁为个人信息上保险?2015-07-31 |
实名制的“烦恼”2016-04-28 |
谁该为公民的信息泄露买单?2016-04-28 |
网民信息泄露,快递也很“受伤”2016-04-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