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五一”长假别总当“旅游话题”
司马童
//m.auribault.com 2016-03-18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全国两会,落实带薪休假和能否增加假期,又成为受到国人关注的话题。部分代表提出了延长春节、恢复“五一”7天长假等建议。旅游企业的信息也显示,今年五一旅游市场“拼假”又成为关键词。有分析认为,如果从3天小长假变成7天长假,旅游规模预计将增加4倍以上。(3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五一”长假来了又去、去了又想,以至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议话题。的确,春节长假的侧重点在探亲访友,“五一”期间处在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却苦于没有长假可以出游。于是,突出旅游经济的强大牵引,便成了热议恢复“五一”长假的最佳由头。由此我想,恢复“五一”长假确凿很有必要,但却不必总是当作“旅游话题”。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各方面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其骄人成就更引来世界各国的艳羡称赞。那么,站在“共享改革成果”的视角,我国人民就有充分的理由,希望多一些闲暇和休息,而增加国民的法定假日,就是一条值得采取的“共享”善策。否则的话,一方面说贡献极大,一方面却又休闲无多,总显得颇不匹配和对应。

  其次,权威媒体早有报道,对比各国的放假情况,中国的法定假日并不算少。比如,人民网记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而我国以11天排在并列33位,属中等水平,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持平,甚至超过了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但是,如果算上带薪休假,则我国全部的假日天数差不多要排倒数了。可见,恢复“五一”长假,纵然不提“旅游带动”,无非也在弥补带薪休假的这块现实“短板”。

  再次,即便一定要将“五一”长假当作“旅游话题”,我看其对国内旅游的“蛋糕发酵”,也未必可以想得过于乐观。近些年来,由于许多知名景区门票的“三年不涨”变成“三年一涨”,以及个别地方旅游服务坑客宰客等恶劣行径的屡有所见,倒是“激励”着不少国内游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出境出国游。因此,忧心忡忡者早在不断警醒,再不改变“门票经济”的一枝独秀,人性服务若仍乏善可陈,旅游经济的优质客源,我们怕会越占越少了。

  恢复“五一”长假,显然能给旅游业带来利好刺激。但我仍然认为,这么一种关心和贴近民生福祉的愿望一旦成真,其最大的映衬与折射,应是党和政府无时不刻地想着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也鉴于考虑到全面真正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显然不易一蹴而就,才让“五一”长假尽可能地起到一种“以慰民心”之效。

  “五一”长假别总当“旅游话题”。按着某些专家的想法,或许以为有了“旅游经济”的幌子作招牌、打前锋,热议恢复“五一”长假就更有了理由与底气。而其实,过分拘泥和陷入了狭隘的“旅游思考”,反而可能弱化了增加这个长假的深远意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