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慕容婷婷:编织“鞋垫奶奶”故事也是在消费爱心
//m.auribault.com 2015-11-30 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 更多

  因为一个热传的微信微博消息,在庆春路边摆摊卖鞋垫的老奶奶,让很多杭州人揪心记挂着。在转载的文字里说,奶奶的老伴走了,家中儿子又瘫痪,生活非常艰辛,希望大家能够帮帮她。于是昨天一大早,从杭州各个角落赶来的人涌到她的小摊前,慷慨地买下了她面前所有的货物。不过,老奶奶在货物被扫购一空后,似乎有些生气,拎着小拖车,独自离开了现场,消失在人群中。(11月28日《杭州日报》)

  被人同情,有人帮助,“鞋垫奶奶”为何在满满的爱心包裹下不知所措,“落荒而逃”?原因很简单,“鞋垫奶奶”并没有什么“瘫痪儿子”,也谈不上“生活艰辛”,卖鞋垫纯粹是老人闲不住的一个爱好。她的“落荒而逃”实际上是被“突如其来”的“汹涌”爱心给“烫”着了。

  不少人在得知老奶奶的真实状况后指责前来献爱心的人不讲方式、不懂尊重,把爱心当成随随便便的施舍,伤了老人的自尊,这种指责有几分道理,但却偏离了“靶心”。毕竟,众多来关爱“鞋垫奶奶”的网友、路人确实怀揣爱心,懂得敬老怜弱,尽管献爱心的方式有点儿“火辣直接”,但总归还是一场“温暖的误会”,总比老人困顿街头,无人问津的冷漠强得多。

  真正应该指责和反思的,是编织和传播“鞋垫奶奶”故事的人。因为“鞋垫奶奶”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几年来,每到冬季,“鞋垫奶奶”的故事就会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微博、微信当中,“奶奶白内障,儿子肺癌走了”,“老人冷风中蜷缩在角落里”,“奶奶的老伴走了,家中儿子又瘫痪,生活非常艰辛……”编织故事的人以固执的悲凉口吻,不断戳中“晚景凄凉”“无人问津”的社会痛点,引得无数人转发、围观,直至引发如今的“轰动效应”。

  究竟是谁第一个编织了“鞋垫奶奶”的悲情故事,又是谁不断添油加醋,更换“版本”?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的误会还是别有用心,追求点击的编造?这些我们还不得而知,也不想妄下断言。但是,无论初衷如何,这样的假消息所引发的误会不仅真真实实的伤害了一个老人的自尊,还消费了公众的爱心。

  试想,当人们得知老人生活真实情况后,势必会为冲动的爱心感到后悔,那么下次,人们还会相信“鞋垫奶奶”的故事吗?这样的故事听多了,真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几个愿意冒着被骗的危险与误会的尴尬,伸出援手呢?如果爱心最终被谎言消费尽,人与人之间都建造起猜忌与戒备的“高墙”,社会还是我们想要的精神家园吗?

  同情一个困顿的老人,这很温暖;希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也很美好。但是,不能为了温暖与美好来编织谎言,更不能借温暖与美好之手,去消费爱心。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