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裴津媛:总有一种行为增添社会暖度
//m.auribault.com 2015-11-30 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一条“为照顾瘫痪儿子,杭州庆春路一位93岁的老奶奶摆摊卖自己做的鞋垫……”的微博在网上热传。在看到微博后,很多好心人都拿着50元、100元去买鞋垫。老奶奶一直说,“我要找钱,不要这么多。”但大家都不要老人找钱。于是,老奶奶不肯卖了,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有几位市民只好在一旁等着。最后,老人拖着小车走了。(11月28日《都市快报》)

  确然,生活因温暖而美好。当很多人仍在讨论道德滑坡和人情冷漠的时候,此则新闻无疑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些许暖意。就笔者看来,这种暖意有两个层次。

  一方面,透过新闻,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暖意首先来自于网络,来自于草根慈善。因为是路人看到老人在卖鞋垫,便写了微博,引起大家关注。于是,看到微博的人自发前往帮助卖鞋垫的老奶奶。这说明,自媒体对草根慈善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它能让爱心凝聚。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善心,道德滑坡是一个伪命题。你看,在行善事项上,此事件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一呼百应”的论据么?

  另一方面,一个老人,年过九秩,尽管她有社保,却仍在用自己的劳动赚取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的行为当然令人尊敬。相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年轻人身强体壮,却在大街小巷乞讨。他们在人们面前摊开一张纸,写着“肚子饿需要五元钱吃饭”之类的话。这叫做博取同情,也可以称之为自甘堕落。老人用她的行动给很多人上了一课: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并且,别人是否帮助你,那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并不是一种义务。这也和人心变好变坏无关。

  当然,最后老人用离开的方式将这则新闻故事推上了高潮。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点。对此,有人说,人们伤害了老人的自尊。我倒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相信,如果老人“为照顾瘫痪儿子”一事为真,那她的心脏一定很强大,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不会被好心人的行为而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更愿意相信,老人是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她不喜欢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她想让自己的劳动价值与收入画等号,而不是附带了其他元素。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