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融入“互联网+”元素的一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保定市竞秀区投入试运营,依托智能化的网络系统,中心可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做详细记录,家属也可通过手机应用对老人的活动情况和健康信息进行在线查询。这些新技术手段为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一年来各地都在智能养老方面屡有创新。如北京推广具有大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养老助残卡;上海为养老院老人戴上智能腕表,以多种方式推进养老领域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厦门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手环,可进行定位和一键式呼叫救护;南京建设的养老服务网整合了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行业资源,为全市120万老人打造了一个服务平台,老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即可享受各项服务。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儿女绕膝嘘寒问暖、端茶送药的家居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凭借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模式,而这也将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养老业市场潜力巨大。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4万亿元,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7.5万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表示,2010~2030年是实体创业做养老的黄金二十年。
但养老模式的选择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观念、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传统孝道观念使家居养老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当前人口流动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又使养老面临诸多矛盾和困境。而技术发展起到了弥合剂的作用。“互联网+”的应用不但使老年人得到更为方便及时的照应,有利于养老产业化发展突破社会观念障碍,也提升了老年人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切身感受现代生活的变化,增强其晚年生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将养老业与其他相关行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养老业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市场潜力,养老业的发展板块已经浮现,产业链条正逐渐清晰。
但养老产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明晰市场化主体,在技术多样性应用的基础上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模式。从各地推动情况看,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之间的角色还没有厘清,养老产业发展的机制性难题尚需破解。在智能养老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上,既需要有鼓励性政策,也需要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当然,对老人的关爱不只是技术问题,即使可随时获取老人相关信息,随时进行网络联络,仍代替不了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在“互联网+”为老年人带来福音,养老产业发展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具备更普遍化含义的同时,我们也仍需记得常回家看看。
豪华养老,多少百姓消受得起2009-12-06 |
大众日报:高龄津贴是公平正义的“晚霞”2010-06-12 |
马广志:建设养老服务体系需科学谋划2011-02-12 |
马广志:建设养老服务体系需科学谋划2011-02-12 |
宋 华:避除“养老奴”现象还须制度发力2013-10-17 |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2013-11-09 |
唐 伟:床位空置提醒转变养老思路2014-11-03 |
唐 伟:床位空置提醒转变养老思路2014-11-05 |
张玉胜:以万众创新推动“中国‘智’造”2015-06-23 |
社论:推动居家养老,也需政府转变角色2016-01-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