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儿童用药安全须对症下药
任 然
//m.auribault.com 2016-09-26 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儿童用药的供给牵涉到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多个环节,这决定了相关的扶持措施也应是全链条式的,任何偏废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近日发布,白皮书指出,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我国每年5至14岁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的人数可能多达10万。

  以上统计数据凸显出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我国儿童用药的缺乏和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其实数年前就已引发公众关注,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干预措施。然而从《白皮书》披露的情况来看,该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这再次表明,解决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仅靠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远远不够。

  儿童用药的复杂性,与儿童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儿童临床医学发展的相对滞后,存在直接联系。但社会对儿童用药的重视程度,与社会对于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的认知程度也有着重要联系。我们将儿童服饰的诞生,视为社会承认儿童作为一个专门群体存在的开始。后来逐渐发展到专门的儿童食物,乃至今天越来越多被讨论的儿童用药。就此而言,提升儿童的用药安全,离不开优化社会对儿童的安全保护意识,比如儿童用药是成人用药“缩小版”的错误认知。

  当前我国儿童用药短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临床试验存在困难;第二,儿童用药的审批门槛高;第三,市场规模不足以激发企业的研发与生产。不光是国内,这些问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凡是儿童用药供给实现正常化的国家,无一例外的离不开政府部门有形之手的扶持。

  近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儿童用药“告急”现象。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联合印发《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明确,清单内包括的药品,其研发申报受到政策鼓励。但从业界反馈来看,如何推进鼓励措施的有效落地,仍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儿童用药的供给牵涉到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多个环节,这决定了相关的扶持措施也应是全链条式的,任何偏废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应提高儿童就医的医保报销比例,以此提升药企的利润。

  强调政府扶持和鼓励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政府该大包大揽,而是要站在市场和企业的角度,真正按需给予针对性的帮扶。比如,有些儿童用药的生产卡在审批难上,这就需要简化审批流程;有些是囿于研发成本难以消化,则需要政府在税收等多方面进行“减负”;还有些牵涉到基本的药品制度和专利保护,那么就需要从优化相关行业制度、法规的角度,为药企在儿童用药的生产上解除后顾之忧。总之,只有真正找到了儿童用药市场的“症结”所在,方能做到对症下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