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公务的士”急需挂上“民意挡”
连海平
//m.auribault.com2016-09-26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地方国有企业进入公务用车市场,要严格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逻辑,决策、经营过程公开透明,并对经营绩效进行审计。同时,“公务的士”要成为“阳光的士”。

  据报道,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日前首批推出100辆“公务的士”,在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定制服务的同时,还可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据了解,首批投入的100辆“公务的士”,将针对各用车单位的不同需求,提供实时用车、会务或中长途用车、定点保障这三种服务方式。

  福州“公务的士”让公众看到公务用车改革的复杂性与反复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部署,公务用车改革被寄予厚望——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消除铺张浪费、破除“官本位”;有利于树立改革信用、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亦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但是,由于公务用车制度沿袭数十年,改革难免面临诸多新问题。譬如,公务出行服务究竟该谁来接盘?淘汰下来的公务用车以及相关资源如何处置?公务员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这些问题,无不体现出公车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公务用车改革的“换挡期”,一些地方都在尝试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公务的士”等改革方式也不是第一次出现。福州“公务的士”作为一种增量改革的新尝试,具备一定的探索意义,至于效果如何,有待在实践中观察,目前不好贸然下结论。先说说民意,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务用车改革?顶层设计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所定的基调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按公众理解,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就要一竿子插到底,公务用车由社会来办,不再姓“公”。现在,既有传统出租车,又多了网约车,市场供应是充足的、有保障的。而在公务员层面来说,既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各级财政花了不少钱进行赎买,车改补贴也都陆续下发,公务员就应该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该自己开就自己开、该坐公交就坐公交,适应新形势,进入新常态。

  此次福州“公务的士”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是因为公众对决策过程和实践结果,还是有质疑与担忧。比如,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福州市公交集团是“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见其官网),地方国企提供公务用车服务,如何操作才能体现公务用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此举究竟是出于当地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还是公交出租汽车公司主动“献媚”?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市场行为,还是不计成本地满足某些人的老习惯?假如企业经营赚不到钱,是任由地方国企亏损,还是向政府要财政补贴……凡此种种担忧,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保持沟通与回应。

  也就是说,公车改革事关公共利益,公众不希望看到公车改革之后,还有人手中拿着公车补贴,屁股还沾着“公车”的光;而地方国企姓“公”,国有资产应当用好,产生充分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此,地方国有企业进入公务用车市场,要严格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逻辑,决策、经营过程公开透明,并对经营绩效进行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公务的士”要成为“阳光的士”,用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此,“公务的士”才能与民意形成良性共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