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网络答问付费还须法律护航
史洪举
//m.auribault.com 2016-07-27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更多

  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值乎”“分答”等网络答问付费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的一种新探索,既体现了知识和粉丝的价值,又体现出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高度认同。从互联网开放、免费、共享的传统模式,到以广告支撑等第三方付费模式,再到现今的使用者付费模式,更体现出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要想让网络答问付费这一创新之举行至更远,有必要以法律的眼光仔细审视,将其纳入法治轨道,保护好知识提供者和付费者的正当权利。

  目前,有关网络答问付费模式还有几个法律问题需要厘清。在游戏、音频、视频、小说的收费模式中,出售者与购买者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商家应该确保提供优质且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内容,消费者应该按照约定支付费用并因商品特殊属性而不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权。此后的打赏经济则又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一般来说,在打赏前,打赏者对网络作者或主播所提供的内容已欣赏完毕,为了鼓励作者,方给予打赏,应该属于赠与关系。

  与前两者不同,网络答问付费模式中,回答者提供的知识不像音频、视频那样是已经成型的产品,而付费者需支付费用后方能得到答案。那么,一旦付费者对答案不满意,该怎么处理?是判定为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还是判定为赠与,值得思量。而且,在激烈竞争中,不排除一些网红或经纪人以恶俗、低俗、媚俗的问题来博取眼球、吸引粉丝的付费。为知识付费是值得肯定的良好现象。但对于蓬勃发展的网络答问付费,监管部门既要执行好现有法律,防止其在互联网的盛宴中迷失自我,误入歧途,甚至危害社会秩序;又要发挥能动性,以适用于互联网生态的监管机制呵护这一创新模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