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徐玉玉遭诈骗后死亡事件,将虚拟号段诈骗多发的情况推上舆论风口。9月5日,工信部对此表示,“基础电信企业不会将垃圾信息和骚扰电话作为其发展客户、提升业绩的途径,但也不排除个别基层电信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罔顾社会责任。”
徐玉玉事件发酵已有多日,事件触发的讨论林林总总,而工信部的归因回应,也契合扫尾阶段的“结案陈词”式反思之需。就该事件而言,“个别企业”把关不严导致诈骗猖獗,确实是其直接导火索。有些虚拟运营商为扩大用户,疏于对入网用户的审核,导致170、171号段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工信部表示,要严格落实手机实名制,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这是重要举措。
可若光是实名制,并非终结电信诈骗的利器。业内人士早就指出,实名制的操作,不过就是将登记的身份证信息与“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进行联网比对,并不能保证“人证合一”。所以,不是说基础运营商更好地贯彻实名制,就可以对电信诈骗免责。
如今,监管部门表示,为对虚假诈骗电话进行重点源头整治,要求电信企业建立语音专线主叫号码鉴权机制,对未通过鉴权的呼叫一律进行拦截;对非法设置VoIP经营平台、非法提供VoIP电话落地及改号服务的企业依法责令改正、计入信誉档案、向社会公开,也敦促相关互联网企业通过关键词屏蔽、APP下架等方式,斩断改号软件的发布传播销售等渠道………这些举措确实挺有针对性,有力道。
但在电信诈骗问题上,技术层面的补漏洞,终究要回到基本的“治理态度”上去。现在电信诈骗症结其实早已明了,技术治理本来也能对其形成较好的遏制,但问题出离的严重,这本身就是问题。而对电信企业的“要求”“敦促”能否辅以严厉监管问责,显然尤为重要。
西安晚报:打击电话诈骗,企业应有社会担当 2014-03-13 |
郑渝川:防范老人受骗,不能单靠子女规劝 2014-11-02 |
对虚假大学莫止于“割韭菜”式治理 2016-05-23 |
电信企业别成骚扰诈骗电话帮凶 2016-08-30 |
需要通过“防骗考试”的不只大学生 2016-08-30 |
防诈骗考试靠谱吗? 2016-08-30 |
除了抓骗子,也要斩断个人信息利益链 2016-08-31 |
诈骗祸根不除 诚信社会难立 2016-09-06 |
规范个人求助不能止于风险提示 2016-09-09 |
打击电话诈骗,有预警系统还不够 2016-09-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