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强军文学迈向新时代
丁小炜
//m.auribault.com 2017-10-31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包括军事文学在内的整个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准则。

  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强军文学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强军兴军征程上,无论是出于本色传承,还是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学都应当深情关注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足音。文学不应滞后,传统不能失落,作家不可失语。这是强军兴军的时代召唤,是广大官兵和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是军旅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站上新的起跑线,军旅作家该以怎样的身姿和状态拥抱未来?军旅文学将如何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我们欣喜地看到,军旅作家方阵整体上依然呈现出强劲不息的创作风貌,引领着当代文学的风尚。评论家朱向前主编的《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对21世纪头十年军事文学取得的实绩做出了宏观总结和细致爬梳,将军旅长篇小说的繁荣命名为“第四次浪潮”:“进入新世纪之后,军旅长篇小说异军突起,一朝爆发竟势不可挡,收获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徐贵祥、柳建伟、周大新等作家荣获茅盾文学奖,《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作品引发热议;徐怀中的《底色》、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战争四部曲”、朱增泉的《战争史笔记》等作品广受好评;特别是新生代军旅作家群体的崛起,更是值得关注。新近推出的“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集结了王凯、西元、裴指海、李骏、朱?F鸢、魏远峰、卢一萍、王棵、王甜、曾剑等青年作家的作品,展现了我军多个军种、几大战区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实力。

  欣喜之余,我们也要对当下的军事文学现状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要看到,当下军事文学的整体品质未有大的突破,尚未形成具有引领性的美学风范。特别是现实题材创作,还滞后于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军的力量结构、作战形态和军队主体已然发生深刻变化,但及时反映这种革命性变化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保持强军文学发展的良好势头,补齐存在的短板,必然要深入探寻文艺创作的三个源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习主席对社会主义文化来源的深刻论断,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主阵地,也是强军文学必须接续开掘的领域。

  强军文学最锋利的刀刃,依然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这是军旅作家应该守望和攀登的制高点,也是人民的期待和官兵的呼唤。军旅作家要把对信仰的坚守,把血脉中浓烈的英雄情怀,把对军旅人生最深沉的爱注入作品之中,去感召人民群众和今天的年轻官兵。1964年秋,一部名为《源泉》的长篇小说出版了。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通过几名“解放战士”曲折而复杂的思想觉悟过程,生动表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本质,写活了我军丰富多彩而又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表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小说的作者是开国中将丁秋生,他以自传为蓝本,利用住院休养的时间创作了这部小说。《源泉》出版后,面对如潮的好评,丁秋生将军却说,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对得起我们的那些战士,对得起我们的“源泉”。出版社给了他一万多元的稿费,他除了给几位帮自己改稿的同志发了点生活补助外,其余全部交了党费。

  强军文学最鲜活的表达,必然是直面改革强军的火热实践。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军队现代化进程强势突进,为强军文学的审美表达提供了题材富矿和广阔图景。军旅作家要深入备战打仗的演训一线,以“轻骑队”的冲锋姿态讲好强军故事,鲜活生动地塑造当代革命军人形象,为变革前行的伟大时代建构新的思想精神与理想价值。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爆发仅半年,一支支文学轻骑队纷纷奔赴朝鲜战场,运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文学样式,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杨朔1950年冬到达朝鲜,在战火中完成了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陆柱国1952年冬第二次赶赴朝鲜前线,在战壕里创作了中篇小说《上甘岭》,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上个世纪80年代,以一场边境作战为发轫,百名军旅作家踏着硝烟上前线,形成一次中国当代军旅作家的集体冲锋,《高山下的花环》《西线轶事》《凯旋在子夜》《亚细亚瀑布》《穿越死亡》等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令人记忆犹新。那些迷漫着硝烟气息的文字,照亮了一代代人民子弟兵的精神家园。今天,改革强军战略全面实施,领导指挥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我军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为军旅文学创作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军统帅的战略抉择、历史担当需要我们去讴歌,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开新图强需要我们去刻画,广大官兵追梦圆梦、矢志强军需要我们去表现。责任在肩的军旅作家没有缺席,解放军出版社即将推出“强军进行时”报告文学丛书,《中国蓝军》《大国巨舰》《筑梦九天》《风洞中国》等一批生动反映改革强军实践的文学作品即将整体亮相。

  强军文学最厚实的根基,仍然需要在深入生活中筑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军旅作家王宏甲谈到,他在贵州毕节采访时,那里的干部和脱贫攻坚队队员一次次唱起一首歌:“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亲吻大地。到人民中去,把心贴近在一起呼吸。到人民中去,让灵魂再受一次洗礼。到人民中去,用一生报答她的养育。”歌声深情召唤作家们不断出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出真正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军旅作家要不忘文学初心,倾听广大官兵心声,感受军旅思想脉搏,守望军营生活现场,让作品承载时代的崭新风貌和官兵的情感温度,从而以宏阔的境界、炽热的情感、多彩的笔触,提升强军文学的光度和美度。

  强军文学的繁荣发展,不仅是军旅作家的使命担当,也是我军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责任所系。当年,《解放军文艺》创刊之初,曾发表过大量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文学作品,毛泽东主席欣然接受编辑部组稿要求,将他在战争年代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亲笔改定,交给《解放军文艺》1957年1月号发表,朱德、刘伯承、叶剑英、徐向前等领导同志,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著名作家,都在《解放军文艺》发表过作品,他们写下的热血文字,承载着家国情怀和英雄梦想,成为我军文学史上温暖记忆。今天,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也吸引着更多官兵为强军文学大厦添砖加瓦、施展才华。

  近日,笔者翻阅军队文化工作史料,发现陈毅同志1961年在全军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过一段话:“不探索时代的脉搏,没有对时代精神的分析,如何能写文学作品呢?只有掌握了时代跳动的脉搏,然后通过自己的自觉自愿和深思熟虑,才能写出高级的文学作品来。”我们的作家不仅要对自己所处时代有正确判断,还要对文学发展的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军旅作家和基层文学骨干要更加振奋精神,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从高原向高峰勇毅迈进,迎接强军文学新时代的到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