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程中。回望历史长河,斗转星移中,曾经迎来又走过多少雄师劲旅,其间不乏堪称当世一流的军队。当我们探索的目光穿透时空在它们身上稍做停留,就不难发现这些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浓重笔触的军队,其背后有着许多共性。发掘研究这些“一流军队”身上的共性,无疑会给我们今天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有益借鉴。
兵者,国之大事。纵观世界历史,军队的发展,与国运紧密相关;大国的兴盛,必然需要强大军队的支撑。与波澜壮阔的人类史相伴而生的,是荡气回肠的战争史,只有在激烈的搏击中锤炼出来的钢铁部队,才能披坚执锐,护佑国家的安全、和平与发展。
以身许国,马革裹尸——
铁血无畏是一流军队的品质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两军对垒不仅是武器装备的抗衡,也是军人精神力量的较量。军人精神力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具有“敢于作战、勇于求战、战之必胜”的无畏血性。古代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堪称坚韧与血性兼备的“铁军”,他们将爬冰卧雪视为常事,远途奔袭,日行千里更是习以为常,“来如天坠、去如屯逝”,征服了半个多欧亚大陆。一流军队的血性来自于对国家的忠诚,来自于对民族、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这种以身许国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做到“临敌不怀生”“师出之日,有死必荣,无生之辱”。未来战争无论打的是“钢铁”还是“硅片”,战争注定仍然是一场信仰、勇气、意志的血性较量。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强烈忧患是一流军队的根基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支军队只有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永不懈怠,从胜利走向胜利。二战期间,希特勒制定了“冷杉行动”计划,准备吞并瑞士。然而几小时内,当时只有400万人口的瑞士竟动员了50万人的大军,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计划。瑞士一位外交家曾说过:“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名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因为我们随时准备打仗。”以色列有闻名遐迩的“三多”,即穿军装的人多、挎枪的人多、女军人多。枪不离肩既是以色列的一大特色,也是以色列军队保持强烈忧患意识的真实写照。忧患不忘战,但忧患也不可好战。孙子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是对一流军队应具备的“与国同忧”的大忧患感的道德要求。
战无常规,求胜以奇——
战法先进是一流军队的法宝
先进的军事理论是造就一流军队的重要法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坦克闪亮登场引起军事强国高度关注,纷纷装备坦克。英国的富勒、法国的埃丁司、德国的古德里安、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敏锐意识到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效用,围绕坦克的运用提出了“机械化战争”“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等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理论。然而,真正践行这种理论的国家是德国。德军因创新理论并大胆实践,从而一度在欧洲战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相反,军事理论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也会成为埋葬大国的掘墓铲。二战中法国死守阵地战理论,在德军坦克集群的高机动作战能力面前丧权辱国。由此可见,谁能把握住军事理论创新的先机,谁就掌握了胜利之门的钥匙;谁敢于最先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成果,谁就能把握战略主动权。
兵无常形,因时而制——
科学编组是一流军队的命门
斯大林说:“军队的组织形式、兵种和军种,通常是与作战形式和方式相适应的。前者随后者改变而改变”。编制结构因势而动,因形而变,是一流军队制胜的关键。纵横欧亚非的马其顿步兵,因势将步兵编为16行16列紧密排列的正方形小队,配备尖锐的萨里沙长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马其顿方阵,凭借强大的军力迅速扩展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罗马人认真研究马其顿方阵,发现其方阵笨重、机动性差的问题,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步兵支队编队方式,形成战斗力更强的罗马军团,迅速击败马其顿建立了罗马帝国。结构决定功能,战争力量的有机组合,是力量发挥的动力源、放大器,谁能使作战力量组合为一个更适应新的战争环境的整体,谁就能发挥出“1+1>2”的强大作战效能,谁就有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制胜铁拳。
士之善战,必熟于技——
训练严酷是一流军队的常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流军队首先是打出来的,其次是在严酷环境中练出来的。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前4年里,美军死于战争的仅170人,而同期训练死亡人员高达4666人,是战争死亡人数的27倍。美军101空中突击师士兵训练的淘汰率达20%;布拉格堡基地“三角洲”部队淘汰率有时高达77%,平均合格率仅50%。俄军同样如此,2013年3月普京在参加完金砖国家首脑峰会返回国内的飞机上,突然下达演习命令,检验俄军的快速反应和临机决断能力。战争是检验军队能力与水平的试验场,严酷的训练就是提升一流军队能力的磨刀石。只有做到“像打仗一样训练”,才能达成“像训练一样打仗”。
非常之功,要在得人——
人才汇聚是一流军队的秘诀
马克思很早就提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一真理性命题。19世纪初,拿破仑率领法军横扫欧洲、叱咤风云的时候,他的身边汇聚着那个时代最聪明的头脑。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他本人也是近代史上第一位接受科学教育的统治者,深谙科学之于战争的妙处。行军作战,他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跟学者讨论科学问题,并提出了几何学中的“拿破仑定理”。在远征埃及时,拿破仑带了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以及一个由175名专家组成的随军科学艺术工作团,包括21名数学家、3名天文学家、19名工程师、3名火药师等。在武器装备与对手没有代差的情况下,正是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让拿破仑军队有了高于对手的战斗力。人类战争史一再表明:一流的人才设计战争,二流的人才应付战争,三流的人才尾随战争。建设一流军队,打赢战争,离不开一流的人才方阵。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装备先进是一流军队的锋刃
人与武器作为战争制胜的两大要素,在战争博弈中共同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古罗马军团之所以所向披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发明并使用先进装备,如“罗马弩机”,这一装备的诸多性能在当时处于十分领先地位。美军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利用先进的电子干扰机掩护,隐形飞机突防,千里之外发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命中目标。加上雷达与夜视器材的运用,使得对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人类战争史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力量除了政治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物质能量能否足够集聚和有效释放。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大力气发展武器装备,一旦战争爆发,就要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损害。
用兵贵变,胜不可一——
锐意改革是一流军队的动力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军队惟有随着时代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才能始终保持战场上的优势,越是实力强大的军队,越是注重适时的变革。近20年来,俄罗斯军队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改革史。尽管这一过程充满曲折,甚至多次反复,但俄军在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战争、打击IS恐怖组织的军事行动表明,俄军的战斗力因不断变革而得到了有效提升。美军联合指挥体制改革,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历经40余年,先后经历过3次大改和若干次小改,最终形成了今天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框架。历史一再表明,唯有锐意改革,才能使一流军队永葆“一流本色”。对于一支浸透了既往传统的军队来说,要想成为一流的军队,只有锐意改革,并先人一步认识到变化、拥抱变化并利用变化,才能凤凰涅??,破茧成蝶。
民齐者强,同欲者胜——
崇军尚武是一流军队的土壤
培根曾说:“任何国家之所以伟大,主要在于是否有尚武的人种。”在罗马的卡彼托林博物馆有一尊母狼雕像,反映了古罗马起源的神话传说。在古罗马的道德观念中,勇敢和荣誉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国家的利益,公民不仅必须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必要时还要牺牲家人和朋友的生命。正是在这种精神熏陶下,古罗马建立了一支史诗般的军队,在“战神为父、母狼为母”的精神指引下,所向披靡、威风八面,几乎成了胜利和征服的代名词,最终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国家强大离不开一流军队的保驾护航,而一流军队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哺育。这种哺育不仅是丰富物质的滋养,更是尚武精神的熏陶。国民尚武精神强,则军队强,“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
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 | 2014-11-04 |
共和国天际最亮的星 | 2014-11-04 |
历史昭示我们开创未来 | 2014-11-04 |
守望历史 为了和平 | 2014-11-04 |
给生活留迹,为文学存史 | 2014-11-04 |
穿越烽烟战火的练兵轨迹 | 2014-11-04 |
记录时代的壮丽篇章 | 2014-11-04 |
李洪峰:论长征和长征精神 | 2014-11-04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 | 2014-11-04 |
挽住云河洗天青 | 2014-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