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世界文明观
姚满林
//m.auribault.com 2016-04-26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形势的变化,就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发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层思考,形成了世界文明观的基本轮廓。

  以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有望开启人类新文明;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既打破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固有界限,又顺应了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多极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国与国之间变得如此紧密、人类的命运变得如此休戚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了准确而科学的判断,认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一表述彰显了世界文明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以交流互鉴为重要动力。每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进步既基于本民族社会生活变迁的实践,又可以从其他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然而,在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文明的发展进步更多得益于交流与互鉴。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当然,真正做到交流与互鉴,就必须摒弃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的心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时强调,文明发展不能搞自我封闭,唯我独尊,“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可以说,唯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唯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以多元平等为基本特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中国古诗句来表达了文明的多样性。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应该说,人类文明不是色调单一的花簇,而是多彩纷呈的花圃。文明因多彩纷呈,而拥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因多彩纷呈,而拥有平等发展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文明是平等的,平等是文明互鉴的前提,“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客观地讲,在人类文明中,既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偏见与傲慢不仅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障碍,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障碍。面对人类未来的文明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削足适履;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委曲求全,而应该秉持谦虚、平等的态度,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充分肯定各种文明的价值。

  以包容共享为根本目标。长期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人类文明是相互冲突的。这种观点以美国学者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为代表。本质上看,文明冲突论不但夸大了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否认了文明之间的相容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弘扬与传承的基本准则和理念。西方的文明冲突论根本解释不了文明多元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面对人类新文明,我们必须有比天空更宽的胸怀,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文明发展的共享目标,才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

  总之,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世界文明观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崭新的文明观预示着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遵循。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