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他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六个好”的要求,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心骨,深入推进我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着力深化对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理论视野、强烈的时代气息、严谨的科学论证,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刻的精辟论述,科学地回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战略地位上,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切实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在发展思路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工作要求上,强调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担负着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重任。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确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着力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我们要在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三大创新。一是以学科体系创新为基础,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统筹一流学科、高峰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梯次布局,建设一批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学科、立足学术前沿的基础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新兴交叉学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学等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高峰学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二是以学术观点创新为核心,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我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大势拓展创新视野,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实践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提出学术新观点,创造学术新思想,开辟理论新境界。三是以科研方法创新为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善于从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变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科研模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依托对口支援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着力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高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把育人这件大事抓好,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一是大力实施灵魂塑造工程。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融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用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加强党的治藏方略教育、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三个自信”“五个认同”,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良性互动机制,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及时向教育教学转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生骨干力量。三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学习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着力培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下大力气培养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坚持把课题立项和凝聚人才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培养造就一批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二是加强培养培训,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等研修培训,完善实践锻炼机制,采取国情区情调研、挂职锻炼、基层服务、双向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要关心爱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调动他们投身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加强学风建设,要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要鼓励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严谨治学,自觉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诚信,防止心浮气躁,潜心学术研究。要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
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水平。高校是人才汇聚、智力密集的高地。在我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研究力量占87%.“十二五”时期,全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完成国家级课题146项、省部级课题616项,发表学术论文4200篇,出版专著196部,在SSCI、CSSCI、A?HCI入选刊物发表论文395篇,被相关部门采纳的咨询报告14篇,实现学术发展与现实贡献相结合。我们要更好地担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激发创新活力为核心,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形成有利于科研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完善学术决策机制,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术组织运行规则,明确学术组织的组成、运行与监督机制。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努力改变以成果数量、期刊档次为指标的单一评价制度。完善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规范经费管理,加强绩效评估,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二是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建设。整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新建5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促进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努力把西藏大学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我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具有专业优势的智库。三是发挥好高校的智力优势。着眼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学科优势,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治藏稳藏兴藏方略,深入研究我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课题,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使高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释放出更大能量,承担起光荣使命。
着力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组织保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起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敢担责、勇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要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和坚定的态度。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完善表彰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作出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力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导向。(作者为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
在当代中国伟大实践中创新中国话语 | 2014-06-09 |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 2014-06-09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 | 2014-06-09 |
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力量 | 2014-06-09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强化四种意识 | 2014-06-09 |
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 | 2014-06-09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建设 | 2014-06-09 |
以制度自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 | 2014-06-09 |
如何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广东优势 | 2014-06-09 |
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 | 2014-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