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职业规划要从中学抓起
施永川
//m.auribault.com 2016-03-15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王康在两会上提出,“职业生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中学阶段的教育。

  近年来,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议论不绝于耳。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似乎一直存在让人深感困惑的悖论:一方面,各高校使出浑身解数为学生的就业寻找出路,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相当多的企业和各类机构总是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虽然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等外部环境所导致的就业岗位缩减是客观事实,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真实市场相脱节,不能培养满足市场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总是让人诟病。在笔者看来,完全由高校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买单未免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就非常欠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现在的问题是,不是大学在影响中学,而是中学的应试训练模式由于惯性作用在侵蚀大学的人才培养。

  据2015年调查,我国只有约30%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方面的指导。初中生这个比例更低。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个比例,则分别达到了69%和78%.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还导致我国80%以上的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专业目标不明确,志愿填报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地跟从社会的热点。

  英国诗人王尔德曾经批判的那些没有思想的世俗之人,在当今很多学生身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多数人都从属于别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模仿,他们的激情是一种引证。”当今的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上课、上网,却很少静下心来读书;喜欢时尚、标新立异,但又总是随波逐流;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夸夸其谈,但在真实的课堂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根本没有提问题的兴趣。如果在中学阶段能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尽早树立目标,学习和培养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想必也会水涨船高。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高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重任,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各地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教育是一场连续的接力跑比赛,如果前一棒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后一棒就不得不先把前一棒的“旧账”先还上,然后才能开始自己的赛程。也就是说,如果中学输送的都是只会应试的学习机器,那么高校首先就要替中学“还债”,要先从最基础的创新启蒙开始,再去尝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可想而知,面对“先天不良”的培养对象,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教育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成果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让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国家正在推行的高考改革也正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来提升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去挑选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缓解千军万马追名校的现状,改变盲目填报志愿以至于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

  什么样的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决胜社会的竞争?今天的努力如何成为明天发展的起点?怎样把学生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有效贯穿起来?如何在中学阶段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金树人说:“人为自己设定目标,带出希望,所有的行为将凝聚在这个希望周围,人生才能活出意义来。”在中学阶段推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青少年的事业心、责任感、机会识别能力以及敢于冒险、充满激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他们在不确定的未来人生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们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够有幸在中学阶段接受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尽早养成好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早早地在内心打下创新的精神底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那么这种精神气质与理想信念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因此,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早开展,越早能让孩子受益。(作者系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