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万众一心敢于胜利
太行精神是为民族解放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党和八路军在山西和整个华北敌后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民主力量,组织游击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国际友人等,形成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全民抗战热潮。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在反“扫荡”作战和反“蚕食”斗争中,太行人民创造出许多战术,如伏击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窑洞战、地雷战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广大群众组织起担架队、运输队、警戒队,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打扫战场,维持治安,使战争的军需供应和战勤服务得到了充分保障。妇女和儿童也纷纷组织起妇救会和儿童团。整个太行山区,“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
国难当头,由120多名太原成成中学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走出课堂,投笔从戎。他们在参战宣言中写道:“捍卫祖国的责任是我们的,我们应当为了祖国的生存流最后一滴血。”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从容赴死,共赴国难,50多名师生血洒青山,他们大都十八九岁,小的只有十三四岁,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他们中有父子刘墉如、刘海清,有兄弟焦国鼐、焦国柱……
抗日战场巾帼不让须眉,广大妇女不仅成立了妇救会,还组织起妇女自卫队。她们与男自卫队员一样学射击、练投弹,一道埋地雷、割电线。有着“当代花木兰”之称的王九焕是太行山区武乡县人,抗战初期,强烈的爱国热情驱使她剪掉长发,女扮男装投奔八路军。在部队6年的时间里,她作战勇敢,出生入死,无人知晓她是一名巾帼英雄。1944年在辽县的一次战斗中,为保护受伤的连长,王九焕自己也身负重伤,在做手术时才真相大白,被誉为“八路军中的花木兰”。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化作太行山脉最灿烂的霞光。王朴机智勇敢,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抗日小英雄李爱民也是抗日儿童团团长,一天,八路军让他去送一件“火急”信。到了敌人的封锁区,他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在身上,鬼子看见他满身是粪以为是放牛郎,一脚把他踢倒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顺利完成送信任务。后来他为了保护乡亲而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这位抗日小英雄年仅12岁。
太行山高,漳河水长,太行母亲的情义山高水长。她们不顾生死,不畏艰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用她们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八路军将士的后代,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太行奶娘。一天,日寇进村扫荡,村民们纷纷逃往山上,生死关头,赵引弟抱起八路军的两个孩子就走,把自己的两个孩子留在家中。等敌人走后回到家里,赵引弟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已经被日寇杀害。还有一位奶娘,在鬼子大扫荡时为保护革命后代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太行山的奶娘谱就了可歌可泣的母亲之歌,她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乳汁和生命,更有大写的母爱,她们的名字叫郭金梅、武巧凤、赵志珍、王改云、王巧鱼、张招弟、赵引弟……
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太行精神是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领导太行人民坚持抗战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牺牲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气概,热爱民众的高尚情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巍巍太行山上,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谱写了百折不挠的英雄华章,铸就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太行魂。他们血战沙场,并肩作战,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凝聚起全民抗战、共同杀敌的坚强力量。八路军将士和老百姓休戚与共,同仇敌忾,涌现出无数的支前模范和太行山母亲,许多群众为了掩护八路军战士而付出自己的生命,不少将士为了群众的安危而壮烈牺牲,把生命永远留在太行山上。
国破家亡无佳节。1942年2月春节期间,敌人纠集武乡县的4000多名日伪军,疯狂向大有镇扑来。为了掩护大有镇附近50多个村庄的老百姓安全转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的司令员郭国言进行严密部署,亲自指挥这场战斗。他率部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冲锋,恼羞成怒的敌人密集火力狂轰滥炸,稠密的炮弹呼啸而来,瞬间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突然,一颗炮弹飞来,年仅29岁的优秀指挥员郭国言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夏收刚刚结束的1943年,敌人纠集了200多名日伪军向枫子岭发动袭击。担任八路军新编第10旅第30团政委的马定夫果断下达战斗命令:“同志们,我们的口号是: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马定夫带领部队顽强地抵抗敌人的进攻,直到枫子岭的1000多名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马定夫在这次战斗中腹部中弹,年仅29岁的他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为了永远怀念这位太行抗日英雄,太谷县将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
“子弟兵的母亲”胡春花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洗血衣,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八路军,献给了抗击侵略者的人民战争。1941年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打响,胡春花带领一支由当地妇女组成的担架队,一次一次地从战场上救下伤员。一次,在敌人的飞机俯冲下来的一瞬间,她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担架上的伤员,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鲜血淋漓。一天,她去黎城送军粮,只能把得了急病的女儿放在家里,等她回来时女儿昏迷不醒,在送往分区医院的路上,4岁的女儿在她的怀抱中永远停止了呼吸。
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伫马太行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们身经百战,战功卓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这些共和国的将帅们走后魂归太行,他们的英灵与太行山脉一起绵延,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北,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王新亭等八路军129师领导人长眠在太行山上,凝视他们曾经并肩战斗浴血奋战的地方。太行人民亲切地把这里称为“将军岭”,表达了他们对这些共和国将帅们的深切缅怀和不尽思念。
红日照遍了东方,千山万壑,铁壁铜墙,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坚强堡垒,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挠、浴血奋战、不怕困难、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永驻太行。太行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历史走到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抗日战争艰苦环境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太行精神将与新时代同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袁纯清:山西精神聚人心 | 2014-03-10 |
以弘扬山西精神为抓手 | 2014-03-10 |
弘扬“三个文化” 锻铸精神高地 | 2014-03-10 |
中国共产党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 2014-03-10 |
抗战精神: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 2014-03-10 |
山西抗战历史贡献 | 2014-03-10 |
抗日烽火铸就太行精神 | 2014-03-10 |
华夏文明“直根”在山西 | 2014-03-10 |
用新理念支撑新发展 | 2014-03-10 |
“太行精神”历久弥新 | 2014-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