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
蒋宗言
//m.auribault.com 2016-08-02 来源:兰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厚长远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恩格斯曾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对意识形态的树立、上层建筑的构建和经济体制的选择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自信的力量来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入了解和充分肯定。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坚守理想信念、坚持正确道路、焕发创新活力的力量源泉。对当今中国来说,文化自信就是要做到批判性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继承发扬先进革命文化,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背景、语言风格、实践经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并始终不渝地坚持、不遗余力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依然挺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化经过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支撑。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可被利用的优秀资源和可被挖掘的积极元素,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和谐的追求、对于家国的热爱……这些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基本理念,经过了历史的淘洗和筛选积淀下来。即使是一些落后腐朽的理念和制度,也可以被我们当作反面教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中国的建设虽然离不开向西方借鉴和学习,但它毕竟是一项属于中国的伟大工程,需要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去完成,要彰显民族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就需要深厚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力量。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目标。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诞生伊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在执政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坚定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明晰什么是创新的、先进的、积极的文化主流,坚决抵制腐朽的、落后的、偏激的文化侵蚀,始终引领社会思想风潮的风向标,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还是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艰苦创业年代里形成的奋斗文化;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崭新历史篇章中涌现出的时代精神,都是弥足珍贵的无形财富,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强大再生力和广阔包容性。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革命文化都可以焕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是我们应当始终继承和不断发扬的精神之源。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将丰富的革命文化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不断汇聚新的力量,让薪火相传的思想火焰永不熄灭。

  国家强盛推动文化兴盛,文化兴盛促进国家强盛。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和整合创新。文化自信并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妄自菲薄。对待本民族的文化,既要有满腔的认同之情,也要有清醒的理性判断。文化自信才能对道路、理论、制度心悦诚服地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最根本”的。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也已进入关键期,筑梦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使每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满怀热情地为完成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奋斗终生。(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