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因为爱民 所以民爱
杜兴林
//m.auribault.com 2016-04-14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汤显祖与遂昌,缘分远不止于那本象征着戏曲高峰的《牡丹亭》。遂昌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其兴教办学、劝农兴耕、纵囚观灯等点滴民生过往。

  “平昌祀我,我何以祀平昌?”这是1608年,汤显祖辞官遂昌整十年后,对遂昌百姓为其建生祠而生发的眷挂感慨。

  汤显祖与遂昌,缘分远不止于那本象征着戏曲高峰的《牡丹亭》。遂昌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其兴教办学、劝农兴耕、纵囚观灯等点滴民生过往。一个人,一座城,四百年。纪念在继续。一场文化节踩街活动,仅七万人口的小县城,当天涌入不下十万游客。

  我们看到的,是人前人后。

  汤显祖心中的理想遂昌,是“山清水清,官清吏清”的和美。上任遂昌时,面对“斗大县,赋寡民稀,故学舍仓庚、城垣等作俱废”的困境,没有抱怨、等待,而是在有限的权限内,做着对这方百姓而言有着无限期待的诸多探索。建书院、射堂,修建藏书楼、启明楼,赠春鞭、赏花酒,灭虎除害,压制豪强……短短几年间,“一时醇吏声为两浙冠”,成就后来者治县楷模。

  “汤遂昌,汤遂昌,不住平川住山乡,赚我千岩万壑来,几回热汗沾衣裳。”在极其有限的可调配资源面前,汤显祖用脚步走出来、用至情写出来的“自媒体”,构建起属于自己和遂昌的“朋友圈”,让这个穷乡僻壤,为外人所知。

  他自号清远道人,或就认定,为官只有“清”,方能行“远”,尽管最后还是带着遗憾挂冠而去,但“自平昌赤手归,橐不名一钱”,足见其清廉之名副其实。所以,才有开篇难得的遂昌百姓建生祠怀念。

  我们看到的,是戏里戏外。

  汤显祖言,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一生施政精华处也仅遂昌。遂昌给了他施展抱负的空间,给了他源源不断的梦境创作灵感。因为,戏里戏外,都是遂昌山水的印迹,都是情怀的安放。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更是人性光辉尽显。从桃溪,到湖山,到焦滩……还有那数百首诗词,写不尽的是对遂昌山水的眷恋。他称遂昌为仙县,自诩仙令。一部《牡丹亭》,情牵四百年,留给遂昌、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戏中,他为人至性至情,成就创作巅峰;戏外,他播种那现已成“国遗”的“班春劝农”“昆曲十番”,乡风文明历久弥新。

  我们看到的,是小城大爱。

  那历史深处的遂昌,我们或许只能从汤显祖诗词曲赋中探幽寻秘。但现时的遂昌,从有形到无形,处处都是汤公印记。从槐花巷,到牡丹亭路、君子路;从十年发展规划,到城市艺术规划;从汤显祖研究会,到百戏荟萃争春;从纪念馆,到主题园;从大剧院,到戏曲小镇……一任又一任的遂昌县委县政府主政者,用着各自智慧,怀着共同初心,赋予这座千年小城更多的汤公情愫。不经意间,满城、满街已尽是牡丹曲、汤公景。

  主政遂昌者,不知不觉中,都会有一颗与汤公试比高的心。又因为,与旧时相比,我们的空间更为广阔。

  汤公莎翁缅怀日,亦是东西戏曲狂欢时。但对汤显祖文化资政育人功能的挖掘、产业开发远不止于此。

  在全国上下“补短板”时刻,在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我们在行进中期望,汤显祖文化成为润民富民的“金名片”,能感动自己、感动民众、感动远方来客。

  作为县域主政者,你如何爱民,是一个始终需要直面的命题。怎么看、怎么干,决定着这座小城的走向。

  为这方百姓,这方水土,留下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印记。这是对前人的纪念,也不失为一种民本、人文情怀的表达。(作者系中共遂昌县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