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单独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为何反降
王兴康
//m.auribault.com 2016-02-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在自家的草场里放不放羊,放多少羊,每个家庭肯定会非常小心谨慎,不可能再出现公家草牧场里众人争着多放羊,从而引起“公地悲剧”的情况。

  许多人当初担心,单独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肯定会暴增,而今年两孩政策实施后,照样有人预测出生人口会更加暴增,可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吗?根据1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总数为16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万人。这一数据,令不少人口学者大跌眼镜。此前各方估计,由于单独二孩政策的效应会在2015年更加显现,年出生人口估计会持续增加到1700万,甚至1800万。

  单独二孩政策后,按理说2015年出生人口应该同比增加,为什么事实上却不升反降呢?要解释这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先得搞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口为何会迅猛增加。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工商业经济相对落后。当年,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粮食分配按以下方式进行:粮食产量先缴足国家的,然后按照每个家庭人口多少分配,最后再按劳动工分分配。

  众所周知,体制不同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不同。以上的粮食分配方式,会使得家庭人口多的,分配到的粮食也多,而个人劳动能力强的家庭,如果人口较少,在粮食分配上就会吃亏。比如一家4口,即使父母的劳动态度再好,劳动能力再强,肯定不如一家6口,劳动能力平平的家庭,分配到的粮食来得多,虽然后者总的劳动能力、粮食产量不会比前者强多少、多多少,甚至还可能比前者更逊色。

  另外,当年培养小孩的代价远不如现在这么高。比如,在吃的方面,当年是“多个小孩多双筷”;在穿的方面,一条裤子,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老三穿完缝缝补补老四穿。那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产品与服务品种有限,物价低廉,在吃穿用住与教育方面费用较少,培养小孩代价较低。

  这种分配方式与经济条件下,就好比在生产队的公家地上放羊,你多放一只羊,好处归你个人所得,但草地肥力下降,草料减少,甚至草场沙化的代价却由所有生产队员共同承担。这种情况下,理性的个人都会争着多放羊。众人争先恐后多放羊的结果,便是牧场草力下降、草场沙化,最后,大家均养不了羊。

  先按人口分配,再按工分分配的粮食分配方式与公家地里放羊是同样的道理。你家多养一个小孩,犹如多放一只羊,多分粮食的好处归你家独享,人均粮食减少的代价却由众人分担。于是,家家争先恐后多生小孩,最后的结果是人口爆炸,人均粮食减少,大家受穷。

  然而,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我国改革开放已逾30年,经济体制已从完全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已成为配置资源的主导方式,工商业经济日益发展,商品与服务种类不断丰富,质量品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家庭与个人报酬分配方式也以市场方式为主,以个人能力与贡献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一个人无论在企业上班,还是自己创业,基本都按个人贡献获取报酬。

  另外,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代家庭生养小孩的支出远非当年可比,如今的小孩培养,夸张点说是百元大钞堆出来的。从出生、养育、上学到结婚,培养一个小孩的费用远高于当年。

  如今的情况好比把草场分配给了每个家庭,家庭牧羊的好处与代价全由每个家庭享受与承担,与别人无关。在自家的草场里放不放羊,放多少羊,每个家庭肯定会非常小心谨慎,不可能再出现公家草牧场里众人争着多放羊,从而引起“公地悲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实行一对夫妻可生二孩的政策理所当然,甚至可以完全放开生育政策,让每个家庭自主决定生育那些事儿。(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经济学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