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真正市场主体”的真正二字,不仅意味着形式的转变,更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国企改革同样要“上来就必须有气势”,这个“气势”的关键就在直击痛点、破除垄断。
国企改革,又到中流击水处。25日,国资委、发改委、人社部对外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2016年将抓好“九项重点任务”。由此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改革“再出大招”,让那些质疑国企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的观点不攻自破。
条条是干货,项项是“硬茬”。这十项改革试点包括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可以说,这些年来市场上所关心的国企各类“病灶”,几无遗漏集中在此,一一被诊断,一一被开“药方”,既有内容上横向的全面,又有难度上纵向的深化,不走弯路、不打马虎眼,值得期许。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坚持市场化的方向,把国企改造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比如,针对一些企业的董事会存在“有形无神”的问题,需要加强公司治理机制;比如,推动电力、石油、电信、军工等垄断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多元化投资。从去年的指导意见到今年的攻坚,“1+N”的格局凸显,要害就在市场化,形成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让“共和国长子”投身商海大潮中搏杀争胜。
可以预见,市场化改革注定是一场硬仗。“真正市场主体”的真正二字,不仅意味着形式的转变,更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朝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方向调整,必然带来风险的剧增,还有各类阻力的增多。遴选、吸纳一批确有真功夫、市场充分认可的优秀人才到国有企业干事创业,那么患上大企业病的行政官僚们怎么办?兼并重组的力度不减,工作量要加大,成果要体现,可是动谁头上的帽子会愿意?
难能方为可贵。关于改革的最大共识是,公有制必须要坚持;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坚持?原地踏步,还能坚持下去吗?老百姓还能买账吗?再不改,恐怕真来不及了。经风雨才能历彩虹,维系全民福祉的国企改革,已成全面深化改革绕不过的一道坎儿。对此,一方面,国资委将积极建设统一信息公开平台,保障公众对改革的知情权,让大家一起看住宝贵的国有资产,“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国资监管部门将做重大调整,对现有工作机构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毫不迟疑当好改革实干家,狠狠抓住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
“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上来就必须有气势”,这是日前召开的猴年第一次中央深改组会议的重点强调。国企改革同样要“上来就必须有气势”,这个“气势”的关键就在直击痛点、破除垄断,积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期待国企改革这一棒,能在市场化方向的改革路径中接得更稳,跑得更远。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改革发展述评 | 2013-12-30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3-12-30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3-12-30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3-12-30 |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 | 2013-12-30 |
工会改革创新进行时:让职工成为工会的“V... | 2013-12-30 |
中央新闻网站总编辑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 | 2013-12-30 |
做好深化我省国企改革的大文章 | 2013-12-30 |
“分类定位”为国企改革释放巨大空间 | 2013-12-30 |
让企业有利润 | 201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