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乌金”产业绿色转型
谢克昌
//m.auribault.com 2016-01-16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目前我国传统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深度埋藏和低阶煤比例大;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要求的科学产能比例低,生态破坏严重、总量增长过快、产能过剩;输配运距加大、供给粗放;总体利用技术落后、集中利用度和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难以控制等。

  煤炭产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的趋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要围绕煤炭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超前部署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要装备研发和核心技术工程示范,推进煤炭产业发展由资源和资金推动为主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

  煤炭供应要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由粗放供给向对口配送的转变。继续推进煤炭洗选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70%.促进低阶煤提质利用,突破低温热解技术,尽快实现大型商业化运行。建立科学的动力煤配送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精细化配煤,全面对口配送符合设备要求的动力煤。

  煤炭转化要以清洁高效为目标,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这就要以发展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多联产技术为核心,多元化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煤炭先进气化和分级分质利用技术、煤制燃料和特种油品技术等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煤炭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很难改变,煤炭能源革命不是不顾国情地“去煤化”,而是要整体推进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使煤炭成为现代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

一、煤炭的战略地位及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

  据2014年《BP世界能源统计》,过去10年,煤炭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2004年的27.2%提高到2013年的30.1%.2013年召开的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预判,2050年化石能源仍是世界基础能源,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长期以来,煤炭都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我国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第一,煤炭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2年,煤炭贡献约75%的发电量、70%以上的工业总能耗、50%以上的化工原料。第二,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煤炭不仅可转化为电力,还可生产清洁的气、液体燃料和化学品,替代部分石油和天然气。第三,煤炭占我国化石能源基础储量的96%,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能源结构优化的进程,估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煤炭的消费占比大约分别为60%和50%,虽占比下降,但仍将是主体能源。

  由此可见,煤炭在我们整个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传统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深度埋藏和低阶煤比例大;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要求的科学产能比例低,生态破坏严重、总量增长过快、产能过剩;输配运距加大、供给粗放;总体利用技术落后、集中利用度和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不适应绿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已是刻不容缓。

二、煤炭开发利用要实现七个转变

  现代能源体系是以“清洁”、“低碳”、“高效”、“可持续”等为特征的能源体系。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完成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煤炭利用要达到“清洁”目标,需要到2020年、2030年,分别实现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315万吨以下、960万吨以下,燃煤氮氧化物排放量在1065万吨以下、760万吨以下,燃煤烟尘排放量在465万吨以下、360万吨以下;要达到“高效”目标,到2020年、2030年,要分别实现平均供电煤耗约为310克/千瓦时、300克/千瓦时,煤炭系统效率约为50%、52%;要达到“可持续”利用目标,到2020年、2030年,煤炭消费量要控制在49亿吨以下、50亿吨以下,科学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85%以上。煤炭本身是高碳能源,所谓“低碳”是指在煤炭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碳排放以及对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应用。为了达到上述各项目标,煤炭的开发利用需要努力实现以下转变:煤炭产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的趋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要围绕煤炭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超前部署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要装备研发和核心技术工程示范,推进煤炭产业发展由资源和资金推动为主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

  煤炭生产要立足各主产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开发方案,实现由按需定产向科学开发的转变。如晋陕蒙宁区应重点发展保水开采、充填开采、地表沉降区治理等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华东区、东北区和华南区应重点加强煤层气抽采利用、薄煤层综采、煤矿深部开采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煤炭供应要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由粗放供给向对口配送的转变。继续推进煤炭洗选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70%.促进低阶煤提质利用,突破低温热解技术,尽快实现大型商业化运行。建立科学的动力煤配送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精细化配煤,全面对口配送符合设备要求的动力煤。此外,农村量大面广且低空排放的散煤燃烧已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据测算,1吨散煤直燃的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工业燃煤经集中减排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几倍。因此,要着力提高煤炭集中利用度,特别是加快推进农村劣质散煤替代工程,切实保障清洁煤供应。

  煤炭转化要以清洁高效为目标,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这就要以发展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多联产技术为核心,多元化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煤炭先进气化和分级分质利用技术、煤制燃料和特种油品技术等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开发成功日处理3000—4000吨煤的大型煤气化技术和适应低变质煤、高灰熔点煤、高灰分煤的新一代气化技术,掌握成熟高效的百万吨级煤制油工业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燃煤发电要提升存量、优选增量,实现由局部领先向整体高效节能环保的转变。首先,要提升存量。以现有大型燃煤电厂特别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区域燃煤机组的节能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的小型机组为重点,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其次,要优选增量。对于在建及拟建的煤电项目,要优先考虑大容量、高效率、超低排放的发电机组,优化电源结构,整体减少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

  输煤输电要统筹布局,实现由独自布局向协同发展的转变。通过对输煤和输电的综合分析,1500—1800公里是临界距离,超过临界距离,输煤优于输电;从安全角度看,输电与输煤并举是最佳选择。这就要统筹煤炭和电力调运布局,积极推进输煤输电协同发展。要加快煤炭主产地到主要消费地间铁路运输干线建设,重点发展“西煤东运”通道;在内蒙古、“能源金三角”等区域考虑远距离输电;新疆地区则坚持输煤输电并举,近期加紧发展输电。

  煤炭利用要节能降耗,实现由单技术节能向集约节能的转变。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端每节约1吨标准煤,供应端就可少生产3吨标准煤。消费端的综合节能中,结构、技术、管理三者节能占比为45%、44%和11%.因此,高耗能行业节煤要由单技术节能向集约节能转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提高能效不仅节能还可减排。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仅可以约束煤炭消费总量,而且能够倒逼煤炭开发利用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不断进步。(作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