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转型升级让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辉煌“十二五”的吉林篇章之五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5-11-24 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翻开“十二五”期间历次吉林省委全会工作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始终一以贯之且是重中之重。从“增强经济自主协调增长能力”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促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作用”,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始终是“十二五”期间吉林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十二五”的5年就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5年。这5年里,吉林主动摒弃“唯GDP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集中精力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与日俱增;这5年里,吉林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带来的发展新活力持续迸发,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快速聚集。

  对于经济总量小的省份而言,以总量扩张为目的的“硬发展”必不可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布局更是至关重要。早在5年前,省委、省政府就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吉林经济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决打好这场硬仗。5年来,我省在加大投资拉动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支撑和引领,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抓手,大做“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篇大文章,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打造出多元化发展的经济格局。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抢占产业链高端和市场终端,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巩固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客车、医药、生物化工、新材料、光电子、油页岩、矿泉水等产业竞相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型服务业齐头并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驾齐驱。积极发挥大城市带动作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圈经济、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积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打基础、谋长远战略性任务,必须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提质增效升级,始终把协调发展贯穿转方式调结构的全过程。大力推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培养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多措并举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老树发新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我省根据省域地理空间格局,优化区域结构,提出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发展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形成了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梅花香自苦寒来。5年时间,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转方式调结构,不仅经济增长结构由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而且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厚植了更强的发展优势,拓展更广的发展空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我们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的:“制约吉林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结构性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改变得越快就越主动,拖得时间越长就越被动。”吉林经济社会的“加减乘除”还有很多文章要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全省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再上新台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